11月5日上午,在第十二个记者节到来之际,牡丹晚报走基层采风团,冒着蒙蒙秋雨,踏着泥泞小路,来到巨野县大义镇吴集村蔬菜大棚,和菜农一起采摘蔬菜,亲身感受劳动的艰辛;又赶到大野泽文化休闲区,参观了即将竣工的巨野书画院,了解中国农民书画之乡的魅力……所到之处,编辑、记者们探访巨野县城市发展新面貌,触摸新农村建设,在参观采访中欢度记者节。
在大野泽里感受新变化
——牡丹晚报走基层巨野站采访侧记
蔬菜大棚助农民走上致富路
中国菏泽网讯
11月5日上午,细雨绵绵,牡丹晚报走基层采风团来到巨野县大义镇吴集村。走下汽车,北风夹杂着细雨迎面扑来,令人感到寒意。但一走进蔬菜大棚,却让人感觉到暖暖的春意。
“呀,西红柿怎么这么大?”刚一走进大棚,本报记者陈淑娅就为一个大西红柿惊讶。“这株西红柿结果好多。”“还有这株,这个西红柿得有一斤了吧……”本报编辑、记者一走进大棚就被眼前的景象所吸引。大片的西红柿娇艳欲滴,生机盎然。一株株绿油油的西红柿苗长势喜人,尽管西红柿大部分还没有成熟,但大棚内累累硕果仍招人喜爱,记者们纷纷拿出相机拍照。
“还不到收获季节,晚一段时间来,会更好看。”大棚主人吴庆生说,这个大棚占地3亩,种植面积1亩6分地,是2011年春节投入使用的,第一批西红柿已经售出,收入2万多元,第二批也即将上市。说起收入,吴庆生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单个大棚每年收获两茬西红柿,期间还可以种植一茬豆角,因为都是无公害绿色食品,所以不愁销路,价格也高;西红柿两茬收入5万多元,豆角每茬收入1万多元,以前种小麦、玉米3亩地每年最多也就收入5000元钱。”吴庆生的一席话,令记者顿生疑虑。
“种植大棚蔬菜需要丰富的经验与技术,第一次种植是怎么成功的?”看着大家疑惑的表情,吴庆生笑着表示,这是因为他加入了村里的蔬菜合作社。“合作社专门聘请了寿光、定陶等地的技术员。蔬菜用药、施肥等田间管理,只需一个电话,他们就会来到大棚,手把手地指导我们。现在,我们合作社的成员种植大棚,既科学高产又省心省力。”吴庆生说。
“种一茬西红柿,净收入就2万多元,比外出打工强多了。”不少吴集村村民告诉记者,这样的大棚在大义镇吴集村有260个,现在,连外村的村民都想方设法加入吴集村的蔬菜合作社。
富民工程免除村民后顾之忧
陪同采风团参观的吴集村党支部书记张来福告诉记者,吴集村原来是一个经济并不富裕的小村,地处偏僻,除了种田,村民没有更多的收入渠道。2010年初,他带领村民调整规划了1200亩耕地作为蔬菜大棚建设用地。在寿光第五代无立柱冬暖式蔬菜大棚的基础上进一步创新改造,一期建设了目前全国最先进的冬暖式全钢构无立柱全棉被日光温室大棚260个。为使蔬菜大棚得以顺利建设,张来福从寿光市聘请蔬菜大棚建设专家,全程进行技术指导,所有蔬菜大棚的幼苗由寿光统一工厂化育苗。
建一个蔬菜大棚需要资金上万元,村民的钱从哪里来,面对记者们的疑问,张来福笑着说:“这一切都受益于巨野县农村信用社开展的‘百千万’富民工程。”
据巨野县农村信用合作社有关负责人介绍,“百千万”富民工程是一项以政府主导,农村信用社提供资金支持,发展特色农业,规模化养殖种植、农户直接受益的富民工程。在“百千万”富民工程引导下,巨野县各乡镇政府纷纷制定农业发展三年规划,初步形成了以大义吴集村为龙头的蔬菜种植基地,新增蔬菜大棚400多个;以田庄镇大李庄村为龙头的林下养殖基地,新增养殖专业户1515个;以太平镇小集子村为龙头的杨木加工基地,新增杨木加工场
260
个;以万丰顺泉牧业为龙头的合同鸭养殖基地,新增养殖专业户1350个;以陶庙镇夏苗庄村为龙头的架上育肥养羊基地,养羊2万多只;以董官屯为龙头的高产高效韩国辣椒种植基地,新增3000余亩。
大手笔“绘就”的农民绘画培训基地
离开吴集村,采风团一行来到位于巨野县城的大野泽文化休闲区,参观即将竣工的巨野县农民绘画培训基地。
培训基地工程主体已经完工,几名工人在忙着铺地砖。“陈院长,基地什么时候能完工?”“基地占地面积是多大?”“基地建成后,能起到什么作用?”……看见巨野书画院院长陈广超,记者们围拢上去。洙水河畔俨然一个小型“记者招待会”。
“培训基地占地3万多平方米,共分四层,年底就能全面投入使用;建成后的培训基地除具备写生、创作、展览、交流、推介等功能外,作为最重要的一环,我们还将常年邀请国内知名画师现场指导农民绘画,壮大绘画队伍。”陈广超说,“经过近年来的发展,巨野县绘画市场越来越兴盛,画师队伍越来越壮大,但相对分散,大家学习交流也不方便。建成后,依托在洙水河畔的农民绘画培训基地,将为县内居民提供一处风景秀丽的休闲娱乐地。”
“能在这里学习多好啊。”“看着美丽的风景,心情也会不自觉地好起来”……采风团成员对这个绘画培训基地充满了期待。
“巨野是中国文联命名的全国惟一的农民绘画之乡,拥有永丰办事处、独山镇、麒麟镇、董官屯镇等4个绘画专业镇,400多个专业村,专业农民画家达6000多人。全国90余家知名书画市场悬挂、出售的工笔牡丹画中有80%出自巨野人之手。”陪同参观采访的巨野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尚瑞山说,巨野县将以农民绘画培训基地作为基础,全面培养有意于绘画发展的人才,通过国内知名画家的指导提升全县农民书画创作水平,同时出资让书画家前往全国各地乃至国外学习经验、考察市场,“不仅要做大,更要做强”。
一天的采访结束了,编辑记者们依然意犹未尽。他们纷纷表示,走基层,收获就是大,只有走出书斋,沾染泥土气息,才能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把更多文风清新的作品呈献给广大读者。
文/图 本报记者 姜培军 刘志国 李 磊 陈 力
(责任编辑:正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