郓城“文化民生”润民心
中国菏泽网消息 (通讯员 魏忠友 刘考勇 记者
郑华伟)秋种完的郓城镇姚垓村格外的热闹,年轻些的村民打着篮球赛,年长的叔叔大爷们在健身器上锻炼着;每月一次的武安镇农民画创作培训班如期举办,武安镇农民书画创作培训班开班以来,已免费培训农民画爱好者100余人,促进了该县农民画创作的空前繁荣……这是郓城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所带来的喜人景象。今年以来,郓城县进一步拓宽文化建设的视野,在传承中创新,融文化建设于改善民生之中,围绕群众需求全面实施文化惠民工程,让群众共享文化发展成果,让百姓幸福指数节节提升。
近年来,郓城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为抓手,大力推进文化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构筑文化服务平台。从2009年开始,该县把乡镇综合文化站、农家书屋等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纳入民生工程。《婆婆也是娘》、《尊老养老争模范》、《孩子多了没好处》……唐庙乡三屯村群众自编自演的文艺节目成为周边乡村群众茶余饭后津津乐道的话题。扭秧歌、演小品、打快板、打太极拳……如今像三屯村一样的文化大院把整个乡村拨弄得喜气洋洋、生机盎然。该县本着实用、美观、经济的原则,投资2000余万元在全县建立了乡镇综合文化服务站,实现了乡镇综合文化站全覆盖。结合创建工程,建设农家书屋、文体娱乐室等一批公共文化活动场所近1000个。扎实开展了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先后组织开展“三下乡”活动200多次,集中帮助农民解决了读书难、看戏难、看电视难、看病难等问题。
在推进文化建设中,该县还大力开展以送戏、送电影下乡为主要内容的农村文化活动,积极演出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节目,让城乡群众在家门口就可享受到文化大餐。郓城县梆子剧团、两夹弦剧团等精心编排剧目,把流动舞台搬到大街小巷和各乡镇;全县42支放映队已放映公益电影5000余场,受益观众达40万人次,为全县85%的农村群众送去了精神食粮,受到群众热烈欢迎。
该县认真实施“5·23”精品工程计划,不断强化精品意识,创新艺术生产机制,今年全县已发表各类文学作品100余篇。此外,该县注重发现和培养具有一定文化专长的农村文化带头人,激发他们对特色文化、乡土文化和民俗文化的积极性和创新能力,组织创作一批原创性、本土化的精品佳作,满足人民群众多元的文化需求。全县共组建了100多个具有特色的秧歌队、腰鼓队、武术队、农民艺术剧团、农民书画协会会员等农民为文化骨干的乡土文化能人达2000多人。去年被省体育局评为2007-2010年全省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和2010年全民健身活动优秀组织奖。
与此同时,该县把文化元素融入到城市建设中,大力建设民生文化景观。近年来,郓城深入挖掘历史文化特色,注重和发挥名人效应,着力提升城市文化品位,先后投资5亿元,大手笔打造了水浒文化城、唐塔公园、宋江河公园等重点民生文化景观。水清草绿,亭台喷泉的宋江河公园,成为了群众休闲的好地方。掩映在苍松翠柏中的鲁西南战役纪念馆,展示了郓城红色文化的辉煌。这些集文化、时尚、休闲、经典于一体的人性化公园、广场、爱国教育基地,将园林景观与文化休闲、体育健身等功能融合在一起,不仅为群众提供了功能齐备的文化体育活动阵地,而且让市民在休闲娱乐中领略到当地浓厚的文化底蕴。
(责任编辑:正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