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近“老物件”
中国菏泽网消息
2月4日,在鲁西南民俗博物馆,马车、雕花木床、木轮车、竹笸箩、粮食囤、碾盘……涉及人们生产生活各个领域的老辈农耕用具摆满了展厅,还有一些现在很多人难以叫上名字的用具挂满了墙壁,吸引了众多市民前来参观。
观民俗展让孩子亲近“老物件”
“爷爷,这是什么,是干什么用的啊?”在生活展厅里,一个10岁的小男孩扯着一位老人的手好奇地问道。
“这个就是过去用的水车,转动这个轴,就可以用水桶打水了;这个是篓,用来播种的……”家住牡丹区65岁的丁铁创老人看到孙子对这些农耕用具如此感兴趣,就结合墙壁上贴出的生产劳作图片一边介绍,一边示范用法。在老人的家介绍下,过去劳作的场景仿佛一一在眼前上演。小男孩则听得津津有味,眼睛始终没有离开这些“稀罕”物件。丁铁创老人告诉记者,他生长在农村,年轻的时候,干农活没少使用了这些工具。自从全家人搬到城里居住后,就很少干农活了。今天,他带着女儿和孙子来到博物馆参观,不仅让他回忆起以前的劳作场景,还把这些宝贵的遗产讲述给子孙们听,让他们了解当年的生活。
触动心灵回忆往昔艰苦岁月
“真没想到,这些工具竟然保存地这么完好。瞧,这台织布机,还有纺花的,这是落线用的,以前我可没少用这些东西呐……”在展厅里,74岁的张兰青老人看到这些熟悉的工具,显得异常亲切,正兴致勃勃地向一起来的同伴介绍,“看到这些机子,我就想起当年通宵达旦纺花织布的情景,真是太艰苦了!不像现在,生活过得这么舒心。”老人忍不住感慨道。
“这个是独轮车,也叫平顶车。我曾经就是坐在这样的车子上跟着爷爷讨饭度日的。”看着眼前这个木质独轮车,77岁的杨西云老人眼睛湿润了。她告诉记者,自己是一名退休老教师,在她很小的时候,就失去了父母。因为家里穷,为了生计,在她刚刚记事时,爷爷就推着这样的独轮车,带着她到山西讨饭。回想起那段时光,老人忍不住擦了擦眼角的泪水。
“我家里有一把木椅,是我姥姥结婚时留下来的,如今传到了我的手中,保存地比较完好。如果博物馆需要的话,我随时都可以捐出来。”杨西云老人说道,每次来这里参观时,都会让她想起一些往事。如今,她也想把家里保存的家什捐献出来,让年轻人多一些了解,让大家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传承民俗文化珍惜美好生活
“一幅农村生活史的壮丽画卷,用实物的真品展现在当代人的面前,这就是我们老辈们的生活,这就是现代化到来的前夜。”在民俗馆博物馆的留言薄上,记者看到一位市民发出了这样的感慨。
“鲁西南民俗博物馆文化历史悠久,值得继续发扬,让我们更加懂得如何去生活,愿祖国发展更好。”这是一位“红领巾”在参观后的留言。
“这些珍贵的民俗文物让孩子看到了祖辈的辛勤和智慧,应该让年轻人多看看、多了解先人生活和创业的艰难。”前来参观的市民徐长增说道,他今天带孩子来这里参观,就是希望让他们知道,不管走到哪里,都要记住祖辈是怎么生活的,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据了解,春节期间,鲁西南民俗博物馆都会迎来千余名群众前来参观。在展厅里,经常听到孩子们指着一件件老农具发问,大人们会忍俊不禁,一一给他们讲解;也有的市民成为这里的常客,常来这里“怀怀旧”。在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厅里,面塑、砖雕、葫芦画等民间艺术,让众多游客领略了“非遗”技艺的精妙与神奇,给大家带来了无限乐趣。
记者 王 燕
(责任编辑:正强)
发送DZHZSJB到10658666
订阅菏泽手机报 菏泽新闻早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