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系列报道· 四君子“国庆大典见证人”7
王炎老人的大学学习证书
两老人钻石婚纪念照
王炎老人讲起开国大典
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见证人王炎:
开国大典那天喊哑了嗓子
本报记者 张 伟
中国菏泽网讯
7月28日上午,记者到牡丹区财政局家属院采访86岁的王炎老人时,他外出锻炼刚回来。乍看起来,王炎要比实际年龄年轻得多,他爽朗地笑着说:“我几十年来坚持锻炼,身体硬朗着呢。”听口音他不像菏泽人,一问才知道,在菏泽工作生活了60年的他,是河北唐山人。
脱了警服上大学
1923年,王炎出生于河北省唐山市的一个小村庄。青少年时代,王炎赶上了一个动荡不安的年代,他善良正直,好学上进,和当地的中共地下党组织频繁接触,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多次成功掩护八路军、解放军指战员。“虽然没有直接参加革命,但我为党的事业作出了一定贡献。”王炎欣慰地说。
1948年,唐山解放前夕,王炎已经从北京高等警官学校毕业,成为唐山市公安局的一名警察。虽然是在国民党政府工作,但王炎看透了国民党政府的腐败与衰退,认为共产党取得政权已是大势所趋。当时,王炎的许多老师、同学已经是中共唐山地下党组织的重要成员,王炎和他们联系密切,为他们的行动提供了不少方便。
1948年12月12日,唐山和平解放,王炎也迎来了崭新的生活。当时,全国解放指日可待,新中国建设急需大批人才,各解放区均选派有一定文化基础的年轻人到华北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前身)学习。1949年3月,王炎被组织选中,到华北大学进行政治学习。
王炎至今还珍藏着华北大学的结业证书。记者看到,已经发黄的证书上印有“忠诚、团结、朴实、虚心”的校训,盖着校长吴玉章,副校长范文澜、成仿吾的印章。
开国大典见主席
1949年9月,王炎从华北大学短训班毕业,他和同学们大都被组织重新分配了工作,但却被告知暂时不能离校,因为他们接到了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任务:参加开国大典。
接到任务,王炎和同学们异常兴奋。为了能以高昂的士气、崭新的风貌参加,同学们常常夜以继日地进行队列训练,每个人都非常投入,从不叫苦叫累。
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那天,同学们天不亮就起床了。他们从学校出发,到达天安门广场的指定区域。“那时的天安门广场不像现在这么开阔,我们所在的位置在天安门城楼和前门城楼之间,距天安门城楼500米左右。”王炎说,华北大学的1000多名学生组成一个游行方队,每人都穿着浅灰色的制服,打着绑腿,手持彩旗,显得非常整齐。学校为每个同学发了两个花卷,让大家充饥,并在现场准备了开水桶,供大家饮水。
下午3时,开国大典正式开始,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庄严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虽然当时离得较远,看不清毛主席的模样,但王炎从扩音器中清晰地听到了毛主席那高亢有力的声音。顿时,整个天安门广场沸腾了,人群中开始有人喊“毛主席万岁!”王炎和同学们也开始大喊口号:“毛主席万岁!”“中国共产党万岁!”
阅兵仪式之后,群众游行方队陆续通过天安门广场,由于参加游行的人太多了,直到晚上七八点钟,华北大学方队才走过天安门广场。当王炎和同学们迈着整齐的步伐走过天安门城楼时,他看到城楼上毛泽东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正在向他们挥手致意,那一刻,他的眼睛湿润了。
“毛主席万岁!”王炎觉得那时惟一能表达自己心情的就是喊这句口号,他们一边走,一边竭尽全力地喊着口号。那是发自内心的呐喊,那是万众一心的呐喊。回到学校,王炎才发现,自己的嗓子已经哑得发不出声来了。其实,不光是他,那天所有同学几乎都喊哑了嗓子。
湖西专署打地铺
参加完开国大典之后,王炎被分配到平原省湖西专区工作。虽然远离老家唐山,但王炎还是欣然接受。不止是王炎,所有同学都服从组织分配,没人提任何条件。
1949年10月5日,王炎从北京出发,到天津接上妻子刘淑慧和刚刚出生的儿子,然后坐火车到达商丘。之后,他和同到湖西专署工作的同事一行十余人雇了三驾马车,把行李放在车上,妇女儿童坐车,男同志步行,走了大半天,才赶到湖西专署的所在地单县。
报到当天,专署安排这些从北京来的“洋学生”住在一间大房子里,中间是过道,两边铺上麦秸,让大家打地铺。几个家庭就这样在一间房子里住了好几天。“虽然不习惯,但没办法,因为当时的条件就是这样,不像现在有招待所,还有宾馆。”王炎平静地说。
报到后不久,王炎和妻子被分配到单县供销社工作,那时供销社还没什么商品可供应,王炎和妻子的主要工作是做群众工作,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后来,王炎又和同事推着独轮车下乡收棉花,妻子则成了一名会计。由于工作认真,文笔较好,王炎很快便成为县供销社主任的秘书。他清楚地记得,1952年,上级分配给供销社一辆永久牌自行车,大家都把它看得像宝贝一样。由于主任经常在县里开会,便把自行车交给王炎,让他骑车下乡搞调研。“那时候的自行车比现在的汽车还稀罕。”王炎说,他骑着自行车下乡,可神气啦,到哪都能引来无数围观者,人家还以为来了什么大领导,后面常有一大群小孩追着跑出好远。
坚定不移跟党走
1953年,平原省和湖西专区撤销,王炎和爱人调回菏泽,在菏泽地区供销社工作。1963年,菏泽筹建供销学校,王炎被调到学校从事教学工作。从那以后,他便将后半生献给了党的教育事业。
由于王炎知识渊博、见多识广,讲课时条理清晰,普通话说得好,他的课很受同学们欢迎。王炎也因此多次被评为省级优秀教师。改革开放以后,王炎被评为高级讲师,他主讲的经济法等课程在菏泽享有很高的知名度。上世纪80年代,菏泽地区开展副科级以上干部培训时,主讲经济法的就是王炎。由于通晓经济法等法律,他还被多家单位聘为法律顾问。如今,王炎的学生遍布菏泽及全省各地,有的已成为各级领导干部。他的老伴刘淑慧离休后也在筹建菏泽首家会计师事务所的过程中作出了很大贡献。
离休之后的王炎夫妇,生活幸福而充实,他们的四个子女也分别在青岛、天津、东营、菏泽四地过着殷实的小康生活。2006年,两人迎来了钻石婚(结婚60周年)庆典,有关部门特地为他们拍摄了老年婚纱照,一时间在菏泽城传为佳话。
现在,王炎坚持每天早晨5点钟起床,早晨、上午、下午三次锻炼身体,他自创的一套健身操在菏泽老年人中广为传播。老两口还订阅了多份报刊杂志,每天坚持读书看报,关心国家大事。谈起60年前参加开国大典的一幕,王炎感慨地说:“能够参加开国大典是我一生的荣幸,60年来,我们的生活一天比一天好。我相信,只要坚定不移地跟党走,我们的生活会更加美好。”
(责任编辑:正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