鄄城县闫什镇前刘寺村农民刘先涛,多年来一直种植牙牙葫芦,经过八九年的苦心钻研,终于摸索出了一种新的加工工艺,使牙牙葫芦洁白如雪,晶莹透明,经过雕刻、绘画、轧花,这一个个牙牙葫芦就成了一件件精美的葫芦艺术作品。
近日,记者在我市民间艺术展上见到了刘先涛。看着这些晶莹透明的小葫芦,刘先涛向记者讲述了他恋上葫芦的故事。他从小就喜欢雕刻,总在家找些木块,在上面刻刻画画。后来,他从事刻章的行业,这使他的雕刻技艺更加精湛。2001年的一天,他从一本创业杂志上看到了葫芦工艺品。从此,刘先涛与葫芦艺术结缘。
刘先涛告诉记者,别看小小的雕刻葫芦,其工序却是相当复杂,葫芦经过清洗、熏蒸、漂洗等多道工序达到雕刻的要求后,用铅笔在葫芦上画出图案,再涂上不同颜色的颜料,然后才进行刻画;画面内容包含山水、生肖、人物和年画,是一种集纯朴自然和高雅精美为一体的民间艺术品。起初,刘先涛加工后的雕刻葫芦,虽然色泽比较鲜艳,线条也比较明显,但不为多数顾客所接受。他做了一段时间葫芦雕刻后,却发现现有的技术和知识不够用,做出的葫芦和别人没差别。他就到书店和图书馆翻看关于雕刻的书。在这个过程中他了解到,葫芦艺术发源于古代西安的小葫芦,即在小葫芦上面刻画花纹作为装饰。20世纪80年代,流行在葫芦上烙花,他也学过这样的技术。做了之后,他感觉这样的葫芦艺术没有立体感。刘先涛就开始思考如何突破烙花的局限,慢慢试验自己的一些想法。
平时,刘先涛不打麻将,也很少抽烟。在有些人眼中,他的生活是没有乐趣的。恰恰相反,他认为自己真正的快乐就在葫芦上。曾经有好几次,他做葫芦的时候,不吃不喝,一直到完成作品。葫芦做好以后,他都会好好的看上几天,那些都是我的宝贝啊!说到这里,刘先涛激动地指着这些雕刻好的葫芦。
经过多年锲而不舍的研究,刘先涛把雕刻和落花结合起来做,也没有很大效果。刘先涛告诉记者,因为葫芦的外形比较固定,对创作有局限性,要想有突破,你得把葫芦看作是一张白纸,充分发挥想象力,这样才能随心所欲地创作。后来,他索性把自己会的技术都用上去,雕刻、粘贴、绘画能用就用。果然,葫芦变得不一样了,至少再和同行相比,确实不一样了。他的葫芦作品不再是平面的单一的,而是多样化了。刘先涛告诉记者,葫芦艺术,终归是民间艺术,是传统艺术,还是要走通俗之路,加上他对民间传说故事的了解。他就把像八仙过海,西游记等民间传说故事中的人物雕刻在葫芦上,雕刻出的人物惟妙惟肖,深受顾客的欢迎。
从2001年开始到现在,刘先涛痴迷葫芦已有9年的历史了,葫芦艺术对刘先涛来说,意味着他生命的一部分,也正是他的这份执着,这项民间艺术在我市才能发扬广大。
记 者 晁会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