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三
2021年12月29日
第A16版:锐新闻

老板经常不在,客人自助买单 这家店从不关门却没丢一件东西

12月23日,武汉东西湖区常青花园四小区的一间名为“社区空间站”的小店里,居民涂金燕前来打印资料,自助打印后她又扫描自助买单。而此时老板张笋发正外出去客人家中维修。

这家小店每天从上午8时开到深夜,张笋发外出工作时店门从来不关,顾客使用了店内的打印机、梯子及各类工具后自行付费。开店100多天,店里的东西没少过一件,顾客常常多给钱,老板追出门退钱。

这样开店不怕亏?面对别人的疑问,张笋发说:“我放心得很。”街坊们则说:“我们不会让好人吃亏。”

当志愿者让32岁广西小伙发现“有意义的事”

2012年,来自广西的张笋发从武汉一所职业学院毕业后,选择在第二故乡武汉就业。他琢磨着,“要干点有意义的事情。”他学习了家电清洗、维修等技能。两年前,他和朋友商量后选定人口密度大的常青花园社区,打算从事“社区服务”。

今年8月因疫情防控,小区曾实施过一段时间的封闭管理,张笋发自告奋勇当起志愿者,帮忙搬物资、发菜、免费维修。他注意到,在外出不便时,不少居民想借用打印机和工具,只能在住户群里询问,“如果把每个人家里不常用的物品在小区流转起来成为公用物品,既环保也省钱”。张笋发冒出了创建“互助根据地”的念头。

9月,他租下个20平方米的铺面取名为“社区空间站”。为啥不取个和别家一样的店名?张笋发说,他的这个“空间”除了提供维修、售货服务,也为居民们提供共享物品服务,“希望给街坊们提供一个互相帮助的地方”。

居民上门自助服务,东西却一件没少过

“我出门去修东西了!”开店之初,每次外出维修时,张笋发还会让隔壁菜店的李翠红夫妇帮忙看店,还在空间站里装上摄像头。没想到,开店一个月后他发现,打印一沓500张的打印纸收入本应该是100元,但实际收回总能多出十几块钱。

樱花村住户中老年人较多,还有部分为空巢老人,之前,他们习惯有事就找到“村长”彭汉英帮忙,碰上维修家电,彭汉英只能派略懂技术的丈夫上门帮忙。

彭汉英第一次求助张笋发,是44栋高龄老人王世珍家中电视坏了,后来,彭汉英从王奶奶口中得知张笋发没取分文,她被打动了,“这个年轻人蛮好”。

对于小区里70岁以上的老年居民,张笋发都是免费帮忙维修,还常常自购零件、灯泡。如今,老人们遇上麻烦事,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张笋发,彭汉英说,“有了小张,找我的人少了蛮多”。

依靠家电清洗维修,张笋发每月能收入三四千元,但铺面租金就要支出1800元,“相当于用收入养店面,但我觉得挺值得,帮助别人后,社区顾客也越来越多”。

街坊们送来各种物品,“不能让好人吃亏”

3个多月下来,张笋发成了居民们口中的“站长”。

小区65栋住户程德钰每次来帮孙子打印学习资料时,会带上刚包的饺子、包子或卤菜。在程德钰心里,小张是住在隔壁楼栋的“家里人”。老人告诉笔者,张笋发第一次上门帮她修好洗衣机,她特别满意,“动作麻利技术还好,说话也很有礼貌”,程德钰询问维修费,没想到“他笑笑说算了,扭头就走了”。

“人家也是要过生活的”,程德钰知道来自外省的张笋发租住在小区里,想到他免费帮自己维修,老人过意不去,将住在附近社区的亲戚推介成张笋发的顾客。

74岁的郑惠英是独居老人,腿脚不便,认识张笋发后,她的快递、订购的菜肉都由他义务跑腿取回送上门,老人过意不去,每次就塞给他几个水果、一罐泡菜。

街坊们送来了货架、桌椅甚至饼干、酱料、粮油米面等,“三个多月我买菜不超过5回”,各类美食让张笋发没为吃饭发过愁,“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服务老人,收回了四面八方的善意”。

租用工具一次只需1元,但不少居民借工具时直接放下5元、10元,几位居民还把闲置工具送给张笋发,“不能让好人吃亏”。

“把大家的需求匹配起来互相帮助”,张笋发希望,能把互助共享的模式推广到更多小区,“让小区人照顾小区人”。一次,他在网格群里询问,想为一名居民找位心理咨询师,有群友指责他发布无关信息,张笋发正准备道歉,与他打过交道的几位居民接连冒泡,“站长是为大家服务,我们需要这样热心肠的人!”隔着手机,张笋发眼眶一热,他意识到“有他人的认可,我就是真正扎根在社区”。 据武汉晚报

2021-12-29 2 2 牡丹晚报 content_57972.html 1 老板经常不在,客人自助买单 这家店从不关门却没丢一件东西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