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牡丹之都菏泽我居住的金都华庭小区里,有不少住户家的房门上方都挂着“光荣之家”的牌子。我们单元里的201户就是“光荣之家”,每次从这个军人家庭门口路过,我都有一种说不出的感动。
我济南的自家门前也有同样的牌子。因为我和妻子曾是“双军人”,按照规定一家只能领挂一块牌子,今年八一建军节前夕,辖区派出所给我们家挂上了“光荣之家”,那块牌子里一半是我的,一半是妻子的,而光荣是属于包括儿子在内我们一家三口的。
俗话说,“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尽管我已经脱下军装整整5年了,但每到九月初,我还会不由自主地想起那绿色军营,眼前总会不停地闪过一排排、一列列身着崭新军装的年轻士兵,又一股新鲜血液注入了国防和军队建设之中。
我参军入伍的初心,一多半儿是源自莱州金城镇埠西村老家大门上挂的那块“光荣之家”的牌子。
父亲和三叔都曾是军人。父亲当了三年兵退伍返乡后招了工,一直干到退休。三叔因为有文化、笔杆子硬,再加上个人刻苦勤奋、机遇好,后来提了干,一直干到正团职转业到烟台工作,如今也已退休多年。
“一人参军,全家光荣。”正是因为父亲和三叔在部队服过役,所以我们家老宅的院门上就挂着“光荣之家”的牌子,这是大多数农村家庭没有的,也正是爷爷奶奶在全村人面前抬头挺胸的资本,我们全家人都感到骄傲和自豪。
从小就受到这样的熏陶,我的血脉里自然就有了当兵的渴望与激情。高中毕业,因为家境贫寒,姐弟三人如果都考大学,家里根本负担不起,而参军后可以报考军校,考取军校上大学不仅不用家里掏学费,每月还能领津贴,毕业后就是像三叔那样的军官,这是我渴望参军入伍的最初目的。
走完了征兵的所有程序之后,我顺利地穿上军装,走进了驻扎在河北保定徐水县城的第38集团军某高射炮兵团。因为我的入伍,我们家在凤毛寨的新家大门上也挂上了“光荣之家”的牌子,那光荣牌里有父亲的荣光,也有属于我的一份奉献者的荣耀。
新兵训练的三个月时间里,我校正了自己的入伍动机,当兵不仅仅是为了考军校,是要献身国防和军队建设事业,而考军校是更好地全身心投入国防和军队建设事业之中。有了这样的认识,我始终保持着训练和工作的热情,目标更加明确,梦想更加远大,学习进步的干劲儿也更足了!
每年探亲休假,回到老家,我都会用心地把“光荣之家”的牌子擦了又擦。每次擦光荣牌的时候,我都在心底里告诫自己,一定要努力努力再努力,争取年年立功受奖,为这块光荣牌增光添彩,不辜负她、不辱没她,让家人因我而骄傲和自豪。也正是在这块光荣牌的不断激励下,我当了班长、入了党、考取了军校,后来一步一个脚印地从基层走上来,成为共和国的正团职上校军官……
“光荣之家”,这是党和国家对军人家庭的最高褒奖,也是对烈士遗属、因公牺牲军人遗属、病故军人遗属家庭及现役和退役军人的肯定和勉励。尽管我已经转业地方工作了,但曾经为党、国家和人民扛枪的那份荣光还在,党和国家把这份荣光浓缩在这一块光荣牌上,挂在我家的门楣上,让我曾经的奉献光耀门庭,这是莫大的奖赏。同时,也时刻提醒着我,退役不褪色,永葆一名共和国军人的本色,“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