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风草
75岁的王大妈虽然没上过一天学,却知道读书的重要性。两个儿子都没考上大学,她和老伴儿花钱供他们读了民办大学。俩儿子毕业参加工作后,她和老伴儿又拿出毕生积蓄帮儿子们在县城买房、结婚。
在一些家庭里,儿子结婚后便成了客人,父母和儿子说话需掂量一番,要顾及儿媳的感受。王大妈从不这样想,她觉得儿子照顾好老婆孩子是本分,照顾好父母也是责任和义务。大儿子成家后,王大妈去大儿子家,看到有啥好东西,只要是儿子分的福利或儿子买的,她若喜欢,便让儿子送她一份;她和老伴儿若身体不舒服了,一定第一时间打电话给儿子。
王大妈60岁那年,大儿子的生意做大了,不仅买了车,还在县城买了大房子。王大妈知道大儿子有钱,便和大儿子商量,想一次性缴纳养老金,让大儿子先垫付,以后她和老伴儿用退休金慢慢还他。大儿子立马答应,说钱他来出,不用父母还。
过了几年,大儿子的事业再攀新高,去市里买了房子,二儿子的事业也开始有起色。王大妈又和俩儿子商量,她和老伴儿年龄大了,住在山区看病不方便,她想搬到县城住,离医院近。但她有个要求,不想住儿子家,大儿子闲置下来的两套楼房都是四楼,她关节不好,爬不了楼。她也不愿和小儿子挤在一起住,两代人生活习惯不同,住一起谁都不舒服。
王大妈让两个儿子先帮她租一套一楼的房子,等他们手头富裕了,再给她买一套旧楼的房子,最好是一楼带小院。前年,这个愿望终于实现。王大妈很中意这套房子,房价便宜,离小儿子家只有15分钟车程,坐公交车回老家也方便。她和老伴儿隔一天坐公交车回一趟老家,侍弄庄稼和菜地。
我与王大妈交往两年了,别人家儿子儿媳回家吃饭,都是老人张罗一桌子饭菜,她家却是儿子和儿媳张罗饭菜。她说自己年龄大了,干不动了,“再说老人做的饭菜也不符合年轻人口味,让他们自己鼓捣吧”。
王大妈有自己的理论:“父母把儿女养大,儿女在能力范围内赡养父母,为父母提供好一点的生活条件,是他们应该做的。孝顺这事儿,当老人的,不要让儿女猜,也不用被动等,做父母的应该把自己的需求主动告诉他们,让他们去办。孝顺父母的人,运气差不了,我常跟俩儿子说,他俩买卖做得好,这都是孝顺父母积的福报。”
或许在某些人眼里,王大妈是个只会享受的老太太,但我觉得王大妈只是把心中期待的孝顺落到了实处,是位活得通透不内耗的老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