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五
2025年02月14日
第A06版:牡丹园

在尘埃里开花

——读王秀梅老师《贴地飞行》

□幽子

“这动车是贴地飞行,它是在大地温暖而踏实的怀抱里奔跑,纵使速度再快,对自己的方向和目标却一直清醒而坚定,一直沿着既定的轨道前进,动车和大地的这种关系,才让它既凌厉迅猛,又始终坚定踏实。”

2024年5月的一天,当我坐在驶往杭州的动车上,我的手里正捧着王秀梅老师的著作《贴地飞行》。我看书从不循规蹈矩,不会从头往后逐页阅读,而是随心所欲,任意乱翻,翻到哪里是哪里,那一天正好翻到这段话,心头蓦然一动:这是冥冥之中的一种巧合吗?

因了这段话,我猜想,这就是整书的篇眼。果然如此,这篇的题目就是《贴地飞行》。在这个崇尚“高大上”的时代,“贴地飞行”本身就带着一种叛逆的诗意。它不像那些标榜着“成功学”的畅销书,用金光闪闪的字体许诺着人生的巅峰;也不似那些故作深沉的文学著作,以晦涩难懂的语言构筑着精神的象牙塔。它只是轻轻地、固执地,将目光投向那些被时代快车甩在身后的普通人。

她用文字为我打开一扇窗,让我看到生活中那些被忽视的美好,也让我相信,即使是最平凡的生命,也能在尘埃里开出最美的花。

在平凡中寻找诗意

她的文字既不张扬也不华丽,却有一种独特的美感。它带着我穿越生活的喧嚣,抵达内心的宁静。

在她的笔下,每一个故事都像是一首诗,充满韵律和节奏。

“久久喜欢上蹿下跳。九九喜欢将两只前爪搭在厨房的窗台上向楼外张望。九九喜欢白天睡大觉。九九喜欢将身子弯成一张弓,接着后爪蹬地拉长身子美美地伸个懒腰。九九喜欢又剪又扑好像眼前真有一只小耗子。九九看见我们嘴动就‘喵喵喵’叫个不停,眼里不遮不掩一览无遗写满孩子似的贪婪,天真可爱的神情让人忍俊不禁。”(摘自《九九来家》)这是多么细微的观察,而这种观察却不是简单的描摹,而是蕴含着深刻的生命思考。她原本是有些小洁癖的,可是九九粉嫩的小舌头却要舔她的手指,还要在她的床上来回打滚,九九的到来,让她从起初的不适应到后来的越来越喜欢,越来越默契。她说“悦纳自己,悦纳你生活的环境,这是一种明智的生活态度”。她就是通过这些微小事物的细致描写,来展现生活中被忽视的美丽。

在她的文字里,我看到了一个被重新发现的世界,这个世界因为观察的深入而显得格外动人。譬如“车窗外那一闪而过的海子如大小不等的瑰丽宝石映入眼底,似美人之眸顾盼流转,熠熠生辉……或蔚蓝,或浅蓝,或草绿,或深绿,或绿中带蓝,或蓝中带绿,甚或一池水就有几种不同的色彩……”(摘自《南方有佳人》)

她善于从最普通的生活场景中提炼出诗意,将琐碎的日常转化为艺术的素材,对日常的生活进行审美的重构。比如,她描写菜市场时,不是简单地记录买卖的场景,而是捕捉人与人之间的温情互动,展现一个充满烟火气的诗意空间。

“嘻嘻哈哈中砍价,这过程本身就是一种快乐,而砍价成功了,很像一种谈判的成功,虽然比不上国际事务中外交谈判成功那么意义重大,但成功的感觉和喜悦却是一样的。现在出入菜市场,被鱼贯而入或鱼贯而出的人流裹挟着,我觉得自己好像一条活泼游动的鱼。”(摘自《美丽厨娘》)读到这一段时,我羞愧不已,我常常以清高自诩,很少踏足菜市场,难怪先生揶揄:连菜市场的门往哪边开都忘记了吧。曾经有一次在菜市场买虾,遇到高中的同学,以为老同学肯定不会坑我,还价当然更没必要,何况我也不会还价。哪知回到家中,打开袋子,除了上面的几只大虾,下面全是小虾,而先生一问,价格也不菲。先生感叹:你不知道杀熟一说呀?我以为熟人不会骗我,哪里懂那些门道呀。从此以后,我对菜市场有了一种说不出的抵触,也便很少涉足。然而,生活总是离不了油盐酱醋,怎么可能总是依赖着家人呢。我实际上是在逃避生活,逃避现实,根本没有真正融入到生活的场景,体验人生的百态。

在人性中发现光芒

在这个纸醉金迷的时代,很多人已经忘记了人性的光辉。但她用文字,让我重新看到了人性中最温暖的光芒。

在她的笔下,生命的脆弱与坚韧、短暂与永恒、平凡与伟大,构成一个辩证的统一体。

对于远在天堂的恩师,她说:“唯恐辜负,便只有在向上、向善、向美的维度上不懈努力,尽全力做一个最好的自己:鼓励自己无论在怎样的境况下,都努力做一棵每一片树叶均向上伸展的绿树。”她做到了,几十年的编辑工作,就是一个默默度人的工作,她不就是一棵向上向善向美的绿树吗?

她始终保持着对普通人的关注,用温暖的笔触描绘他们的生活状态和精神世界。譬如在《追慕英雄的太祖母》中,她认为“所谓英雄,不见得非要轰轰烈烈,但凡懂得生命之爱与人世之爱、活出生命的真性情、真胸襟、真担当,体验过生命里彻骨的哀痛而能毅然走出生命的沼泽地,经历过人生苍狗白云的变幻而能坦然笑对,最终将所有的苦难都化作唇边一丝浅浅的笔意,那微笑似冬日的阳光向世人传递丝丝暖意。”我深以为然,这样的人难道不是英雄吗?

在她的文字里,我看到了对弱势群体的同情,对平凡人生的尊重,对人性光辉的赞美。这种人文关怀不是居高临下的怜悯,而是发自内心的理解和共鸣。

面对生活的困境,她展现出独特的超越之道。她没有逃避或美化,而是在困境中发现希望的光芒。由此,我看到了面对苦难时的坚韧,面对逆境时的不屈。

她用文字告诉我,生活的意义不在于追求表面的成功,而在于发现内心的充实;不在于追逐远方的风景,而在于珍惜眼前的拥有。

在探索中突破自我

她的文字既朴实又优美,既通俗又深刻,具有独特的风格。这种语言风格使她的散文既具有可读性,又具有艺术性。

如“或许对望久了,就有了默契;摩挲久了,就有了温度;念叨多了,就会相逢——人与人之间、人与城市之间,也许真的存在着所谓‘感应’,这种感应我们无法准确地用言语说出个子丑寅卯甲乙丙丁,但它却真真实实地存在着。”(摘自《小城之缘》)

不是吗?人与人之间有相见恨晚,有灵魂知己;人与城之间,有蓦然回首,有似曾相识。

她这种打破传统散文的线性叙事模式,采用碎片化、跳跃式的叙事方式的创新结构使得她的散文介于小说与散文之间,是一种小说化的散文,这样的散文形式既新鲜又耐读,既灵活又有趣。

她通过这种小说化的散文,表达了自己对世界的独特见解与深刻感悟。正如她所言:“散文写作就是用最温柔的方式,在我们内心最柔软的地方,储存宇宙人世之爱的记忆密码。”这种对爱的探寻与美的咏唱,贯穿整部作品。

“贴地飞行”不仅是一种写作姿态,更是一种生活态度。它不是对高处的仰望,而是对低处的凝视;不是对远方的追逐,而是对近处的抚摸。

我仿佛走进一个别样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我观察到了生活的诗意,感受到了生命的重量,体会到了文字的力量,领悟到了真正的飞翔不在于飞得多高,而在于看得多深;不在于走得多远,而在于爱得多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