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01日
第A06版:牡丹园

雨的遐思

□郭颜蕾

俗话说:“一层秋雨一层凉,秋雨绵绵秋意长。”秋分过后的这段光景,虽然仍有些许夏末的余热,但风中已有初秋的微凉。雨似乎有神奇的魔法,催季节变换,又能在不同的时节展现它不同的风格。

春天的雨最适合漫步。我总这么认为,撑不撑伞无所谓,因为春雨比较细密,如朱自清先生所述:“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这样的雨一般来说是无需雨伞来点缀的,走在大街上、小巷里,脚步悠闲,大可不必担心会被淋出病来。雨丝如一双温柔的手轻轻拂过,令人神清气爽,好不惬意。

如果说春雨如一位大家闺秀般娴静、平和,那么夏天的雨就好似一位雷厉风行的大汉,干净、利落。夏天很少有连阴天,通常是一阵狂风扫落叶后,骤然变黑的天空会响起几声炸雷,随之而来的是如黄豆般大小的雨点,“噼里啪啦”地砸向尘土飞扬的大地。一转眼工夫,地面就汇成一条条小溪,并不时溅起串串水花。这时如果不撑伞去户外散步,怕是一出门就被倾泻般的雨水淋个通透,再好的心情也会跑得无影无踪吧。好在不一会儿,雷声便会渐行渐远,风卷着残云不知去向,太阳又开始炙烤大地。如果不是地上还留有一汪汪水洼,倒可能会生出未曾下雨的错觉。

小时候,每当夏季来临,我都期盼着下雨。远远听到雷声,就忙不迭地在院子里布置好脸盆、旧水桶,最重要的是在我屋的窗外放一只碗,一只空着的搪瓷碗。一切完毕后,立即跑回已被乌云遮蔽而变得阴黑的小屋,坐在窗前静等雨落。大多时候我都能如愿以偿,听着院里节奏不一的雨打脸盆(水桶)声,俨然一首奏鸣曲,气势不凡。而窗台上的落雨声,清脆激越,虽无“雨打芭蕉”式的雅趣,但也大有“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意境。汪国真曾在一篇文章中写道:“有时,外面下着雨心却晴着;又有时,外面晴着心却下着雨”。雨可以弥漫一种氛围,这大概也与人的际遇有关吧!“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在这首词中,雨贯穿了整个人生,只是在不同的人生阶段对生命和生活的感悟存在着很大的不同。有雨的日子总会平添许多愁绪,或者说弥漫着伤感与压抑。从南唐后主的“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到南宋女词人的“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字句中无不透露着凄楚之情,不能否认这雨从中起了一定的作用吧?

有雨的时候心烦,没雨的时候却又盼雨。地里庄稼需要雨水的滋养,而人们也期待一场雨来驱散空气中的干燥,污浊。一场雨过后,被晒蔫了的庄稼变得精神头十足,叶子绿得发亮,空气也格外清新。

雨是天使,是落入凡间的可爱精灵,它促使万物生长,让我们看到生命的力量,也使人们生出许多感慨,从而留下千古名篇。有雨的夜晚,聆听细雨敲窗也不失为一种享受。如果没有雨,静静地回忆不也是一种珍重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