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早仍不见一只燕子,看来真的都飞向南方了。我每天早上六点在南阳台活动:旋转眼球、踮脚、浴面、鸣天鼓,间隙中观看窗外高悬的一东一西两条电线上的落燕。我拉开玻璃,把上半个身体倾斜到窗外,细数两条线上的落燕,我可不是刘禹锡笔下的“行到中庭数花朵”的排遣无聊、孤寂,我是出于好奇,或是想探索点什么。平时多为一条线2O余只,偶尔超30余只。特别是下雨天落燕更多,飞禽界大概只有燕子喜欢天雨浴。有一天早上雨下得很大,我都担心孙女如何去上学,但两条线的落燕竟依然很多!
9月27日,我发现两条线上密密麻麻地站满了小燕子,一数各有60多只!我潜意识里感到燕子会有大动作。于是录下来发给亲友,多数猜测燕子集会可能在商讨南迁事宜。果然第二天和第三天一只燕子也没有了。
人类对燕子的亲密之情甚至远超家禽。俗谚说:“一窝马蜂两窝燕,打得粮食吃一半。”农村孩子有掏各种鸟窝的,甚或有人冒险爬上县城里的高塔顶层掏鹰毡子(即雏鹰),但好像约定俗成,从没有人掏燕窝。
北方见到的燕子有三种。一名雨燕,只在塔上做窝,据说雨燕没有向后的爪,故不能落于树上,更不能落到地面,否则无法起飞。雨燕是已知的最擅长飞行的鸟类,有生物学家在北京的雨燕身上安装了飞行记录仪,竟创造了雨燕连续飞翔十天的可怕记录!现在巨野县永丰塔上早已没有雨燕,只有郓城唐塔上硕果仅存。另外两种是在村民家堂屋内横椽上做窝的家燕。但是,肚腹为棕色的才被民间称为家燕,而白肚腹的被简称燕子。两种燕子的巢也有明显区别:家燕的巢没有夹杂草,纯唾液和泥筑成,外表较光洁;一般燕子的巢则是泥夹草筑成,像极了农村的夯土墙。家燕的数量较少,更招人喜爱,谁家有窝家燕,主人往往引以为傲。
在所有鸟类的巢中,只有燕子与人类最亲近,可以说是人燕同居一室。有一个凤凰教百鸟如何做巢的民间故事,特别有教育意义。说是凤凰刚开始讲,鸡就睡着了,所以始终不会筑巢,只得有求于人类替它搭个窝,但人类代为垒窝也不是没代价的:母鸡下蛋,公鸡司晨;喜鹊等鸟也没坚持到底,只好在树杈上建窝,日晒雨淋,饱受风霜之苦;好在麻雀学会了在人类屋檐下掏个窝,但也很憋屈:夏天顶酷暑,冬天冒严寒。哪里比得上燕窝:风吹不着,雨淋不着!夏天到北方避暑,秋冬飞南方躲寒。燕子堪称智慧鸟。
我家乡的老百姓说:燕子不吃落地的。就是凡落在地上的东西,无论什么,燕子一概不吃!燕子是在空中飞行时捕食,只吃活的,不吃死的:很讲究饮食卫生。燕子可消灭大量蚊虫,是人类的好朋友。
雏燕长着黄黄的嘴,非常可爱。成年燕我们家叫作老燕子。老燕子飞来喂食时,小燕子整齐地排在巢边上,张着嘴,发出唧唧的叫声。小时候,我特别喜欢看燕子喂食,亲和又温馨。雏燕一旦会飞,就会飞落在院中的晾衣铁条上,站成一排。大概老燕还要哺饲几天,小燕才会独自各奔东西。家中的燕子一年只繁殖一窝。燕子的就巢性很强,一对燕子只固定入住一个巢,“差池欲往,试入旧巢相并。”因此民间纷传,燕子南归时,在其腿上绑一个小布袋,装一粒黄豆,来年飞回,就会发现布袋里装了一粒胡椒。中国不产胡椒,这样说来,燕子越冬不仅在东南亚,有可能在印度尼西亚等南洋过冬了。专家跟踪北京雨燕,深秋不是南飞,而是偏西南,竟在两万五千公里外的南非过冬。真乃飞行冠军!
燕子南飞北翔非常准时,在物候学上有一席之地:“楝子开花燕回来”,这时可以移栽楝子树。因为楝子树须顶花移栽。
老家的人还会翻译燕子的鸣叫声:“俩五一十,俩五一十。”小时候见燕子在铁条上欢叫,我们小孩子就“俩五一十!俩五一十!”与之对唱。
今年小燕子是集合南飞的,这天是秋分第四天。我记住这个日子,看明年是否也在同一天与可爱的小燕子惜别!
吕复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