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9月11日
第A2版:综合新闻

退伍后,他接下父亲的“衣钵”,科学种植,闯出一片新天地——

同样是种田,“棚二代”大不同

近日,记者走进定陶区南王店镇刘桥村,一排排蔬菜大棚整齐划一,棚内的菜花长势喜人,散发出缕缕清香,即将迎来丰收时节。26岁的种植户王岩正忙着检查蔬菜生长情况,脸上露出丰收的喜悦。

“我父亲是一名老农民,种植大棚约有20多年的时间。小时候我最头疼的事就是跟着父亲一起干农活,每次都累得全身酸痛。那时候我就想,长大了干什么都行,一定不种田。”闲余时间,王岩坐在自己的蔬菜大棚门口,和记者回忆小时候对蔬菜大棚的感受时,禁不住笑了起来。怎么也没想到,当时立志“长大后绝不种田”的他,后居然成了一个“棚二代”。

“结束学业后,我应征入伍开始自己的军旅生涯,在部队锻炼了自己的毅力,磨平了身上的锐气和浮躁,使我更加成熟稳重。”王岩说。

退伍后,王岩原本想着自主创业,但看到国家越来越重视农业农村发展,认为回村发展大棚产业错不了,于是他接下父亲的“衣钵”,成了一名名副其实的“棚二代”。

“有一段时间,大棚里种植的西瓜瓜蔓不知道什么原因成片萎蔫,父亲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急得团团转。”王岩说,他通过网络询问了农技方面的专家,很快就找到了瓜蔓的病因,并采取有效措施,及时挽回了损失。

“种大棚是个细致活儿,不管从选种、育苗,还是浇水、施肥,每个环节都要讲科学、讲技术,哪个环节处理不好,都会直接影响收益。”王岩说,通过这次经历,让他认识到随着大棚的迭代升级,种棚已不能再像过去那样只用蛮力。

浇水、控温、掐蔓、摘果、检查病虫害……每天天一亮,王岩便扎进大棚里忙活,同时他还勤于学习现代化的种植知识, 一边在网络上搜索大棚种植的成功案例,一边对自己的大棚进行改进,安装了测温表、自动滴水装置等设备,使种植更加智能化、便捷化,农作物的质量和产量都有了很大提升。

王岩通过考察发现,反季节蔬菜在本地有很大的市场,他便进行了大胆尝试,轮换种植了50余亩菜花、豆角、辣椒等蔬菜,并陆续打开当地市场,与部分蔬菜收购商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每亩地年净赚5000余元。初尝甜果,让王岩对种植大棚充满了信心。

“还别说,孩子种田真有一套,‘耍着玩’就把棚种了。当下种田再不是我们面朝黄土背朝天了,我们可以选择‘退休’了。”父亲王明立含笑道。

王岩说,做新型农民,得学习,得不断提升自身科技素养。等技术成熟一些,他还要扩大规模,拓展育苗产业,努力把基地建成一个客户高度认可的蔬果基地、种植户完全放心的育苗基地,带领更多乡亲一起把大棚做得越来越红火。 记者 王振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