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8月21日
第A4版:专版

段强:“白大褂”是责任,更是对生命的敬畏

段强看诊中

段强今年43岁,是菏泽市第三人民医院神经重症康复科主任,他2010年硕士毕业后就职于菏泽市第三人民医院一直从事临床诊治工作,在2017年考取了山东大学的在职博士。他说:“医生是一个持续性学习的行业,不学习就是退步。”

早晨7点整,段强吃完早饭走出了家门,10分钟后,他来到了医院,穿梭在神经重症康复科的各个病房里了解病患晚上的情况,就这样忙碌的一天开始了。

“我通常会早一个小时去上班,先了解患者的情况,等到上班后才开始正式查房。”段强说,他所在的科室和其他科室的病人不同,在这里住院治疗的病患大多数都是无意识和生活不能自理的人,而且身上大多带有胃管、尿管、气切套管等各种管路,如果不能时时掌握病患的情况,那么他就无法准确地给病患精准治疗。

在医院里,段强的步伐总是匆忙,但面对病患家属询问时,他却充满了耐心。“每个病患身后就是一个家庭或者是两个家庭,他们对未来的路充满了迷茫,只能把唯一的希望寄托在我们医生的身上,所以我只能尽我自己最大的努力帮助他们。”段强说,他身上的“白大褂”是他的信仰和坚持,代表的是责任和对生命的敬畏。

“段主任是一个认真负责的好医生,整个科室的医护人员都很好,每次见到我们家属都是笑呵呵的,而且还能记住每个病患的病情,在医院的其他地方遇到我们,总会笑呵呵地问病人的病情。”段强查房时,站在一旁的病患家属看到记者采访,笑着说道。

在段强的心里,最高兴的事情莫过于患者“躺着进,站着出”。

“之前有名10岁的小患者,他患脑肿瘤在北京做的手术,刚到我们医院做康复时,不会说话,经常陷入沉睡中,虽然有意识,但和家人也只能靠眼神交流,脖子上还插着气切管,经过我们全体医护人员的努力,两个星期后拔掉了气切管,一个月能下床走路,2个月后去北京复诊,连医生都感叹他恢复得好。”段强说到康复的患者时,眼睛里充满了温柔的笑意,他说像这样的例子有很多,但他希望有更多。

段强说医院每个星期至少要组织一次学习,学习的时间都在2个小时以上,医生是必须要时时刻刻学习的。

记者在段强诊室里的桌子上发现了两本专业书,其中一本《神经病学》已经“散架”了,另一本的书皮已经不见了,书里密密麻麻全都是他记录的笔记。除此之外,他还时时关注着一个名叫“pubmed”的国外的医学生物网站,里面全是国外发表的关于医学的论文。

看着满屏的英文,记者觉得不可思议,但段强却很淡定,他说医生都是拿这些论文当作“宝贝”。“我看得懂,但就是口语差一些。”段强有些不好意思地说,每个病人都是不同的,同一种疾病在不同病患身上,表现出来的症状也不一样,所以医生是一个持续性学习的行业,不学习就是退步,就不称职,更配不上这一身“白衣”和患者及家属的信任。

神经重症康复科在去年的12月份成立,虽然只成立了短短9个月的时间,但这里已经住满了病患,因为全市仅这一家医院有这个科室。“我们筹备了两年的时间。”段强说,他基本全程参与了科室的筹建,投入了极大的心血。

段强的敬业和对专业心无旁骛的热爱,有一部分也来自家庭的支持。段强的妻子知道他的努力、他的理想、他的坚持,所以总是默默地陪在他身边,将家里打理地井井有条,让他无后顾之忧。

对此,段强也充满了感激。“没有家人的理解和支持,我就没有现在的成绩,也不能百分百投入到工作中。”段强说,“我老家是济宁泗水的,因为工作原因,我一年也只能回去一次,家里的母亲病了,我也帮不上什么忙的,谢谢我爱人的付出。” 文/图 记者 陈淑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