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8月01日
第A5版:文学副刊

挖 河

陈 奇

一提到“挖河”这个词,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完全不是现在人们所看到的大型挖掘机挖河的样子,而是锨挖、人抬、肩扛、地排车拉的人工挖河。

若要问挖河的目的是什么?现在人们都会异口同声:兴修水利,造福人民。可对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和七十年代初期生活极度困难的特殊时期、特殊人群来说,若说出其挖河之真正的目的,会让如今的年轻人大跌眼镜:出河工竟是为了能吃上饭,吃上顿饱饭!

先说我的姥爷挖河。那是1963年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的极度困难时期,9岁的我在菏泽县高庄公社圈头村姥娘家上小学。姥爷姥娘两位老人为了让我这个小外甥能吃上些有粮食面的饭,他们天天只能吃些糠菜团子。这种所谓的“馍”,一拿就散了,只能用两只手捧着吃。即使是如此孬的饭也不能多吃,半饱都不能半饱,只能延命。这对于身板硬朗、食量过人的姥爷来说,实在是苦不堪言,人瘦得皮包骨头。

一天,我放学回到家里,姥娘告诉我:“生产队里要选一部分青壮年劳力去很远的地方挖大河,工期大概两个多月。上级出钱款,生产队出粮食,这样参加挖河的民工都能吃上好一些的饭,且能吃饱。你姥爷听说后立即去找生产队长报名。队长不同意,说上头有规定,挖河是很重很重的体力活,50岁以上的就不能出河工了,可你姥爷都六十开外了。”听到这里,我的心“咯噔”了一下,心想:姥爷若不能去挖河,也就吃不上饱饭了。可姥娘又接着说:“你姥爷软磨硬缠,终于能出河工了。这个老头子一走,少了一张嘴,咱祖孙俩的日子还稍微好一些。”我听到这里非常高兴,觉得姥爷走了大运。

然而,姥爷挖河走后仅半个多月,我和姥娘的高兴劲还没消去,河工上有人向村里传来话说,姥爷因年龄大,有可能被清退回来。”听到这话,我和姥娘的心都揪了起来。姥爷出河工好不容易,才吃了几顿饱饭,若被撵回来就麻烦了。可令我和姥娘高兴的是,姥爷最终没能回来。为这事连续多日失眠的姥娘猜测说:“你姥爷干活从不惜力,虽六十多岁了,还顶个年轻人能干,肯定是因为这才没被退回来。”

无独有偶,再说我挖河。1970年,年仅16岁的我,因搬家弃学参加生产队劳动了,一日三餐吃饭仍是个大问题,我天天劳动归来吃饭近乎没有着落。一天,在生产队劳动时,听人说生产队要组织一些壮劳力去挖河。于是,当即就去找队长报名上河工。可队长看我年龄尚小,说挖河是个力气活,我干不了。我一听急了,说自己浑身都是劲儿,并当着队长的面挖了一锨土,使劲地抛向较远的地方,并摆出一副无论如何也要上河工的架势。队长虽是十里八乡出了名的“老别筋”,可还是没“別”过我,终于极不情愿地同意了。

到了胡集公社一处河工工地的第二天,我和大家伙就进入了深深的河道里,开始清挖底部的淤泥。那些青壮年劳力都能不大费劲地用铁锨挖出泥土,抛向河的岸边,而我刚开始也不示弱,也是一锨接着一锨地挖泥,以展示自己很有劲的样子。可没过一个时辰,挖的泥土越来越少,并要攒足劲儿向河的岸边扔去,可还是扔不到目的地,要二次接力转倒一下。还不到半晌,两个胳膊就累得酸疼抬不起来了。领工的人见我近乎败下阵来,便关切地对我说:“挖河可是个力气活,你刚走出校门,没干过这么重的活,干脆去帮炊事员洗菜烧锅去吧。”我一听又喜又忧:去洗菜烧火要轻松得多,可自己是顶了一个壮劳力的名额来挖河,却干不了应该干的活,太对不起大家了。我不好意思地向大伙儿鞠了一躬说:“我逞能来挖河,可力不从心,让诸位伯伯、叔叔、哥哥们多出力了……”

如今,一晃五十多年过去了。作为一个时代记忆,我对当年为了吃顿饱饭,和姥爷祖孙俩去挖河的往事,仍刻骨铭心,永远难以忘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