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三
2023年07月19日
第A6版:人文菏泽

《冀鲁豫日报》印刷厂在边庄的日子

边庄村,地处鄄城县与河南省范县交界处,北邻黄河,南靠黄河大堤。20世纪30年代末,全村六十多户人家,不足四百人。从表面上看,村庄平淡无奇,可村中党的力量强,党员中1938年入党的就有十几人。在抗日战争最艰苦的岁月里,他们在村党支部书记边金领的带领下,为捍卫《冀鲁豫日报》社地下印刷厂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1941年秋天的一个下午,上级党组织派人把边金领叫到村东南地里告知:“冀鲁豫区党委决定把《冀鲁豫日报》社印刷厂迁到边庄村。这是对你们党支部和全村群众的高度信任,是一项十分光荣的任务。要求你们给予全力支持,保守秘密,做到万无一失。不然,将给印刷厂和边庄村以至整个冀鲁豫地区的抗日斗争造成难以估计的损失。”边金领听了,坚定地回答:“上级党组织这样信任我们,我们保证把这件事办好!”

接受任务后,边金领召开了党支部会议,进行了认真细致的研究,尔后商定六项措施:1、把地下印刷厂的地点选在边金乐家。他家有个大院子,可挖一个四间屋大小的地下室;在院内施工,便于隐蔽,易于保密。2.减少同外村人的往来:外地亲戚来村不留宿,出嫁的姑娘不准住娘家。对外人,包括亲友及外地干部一律保密,谁也不准透露半个字。3.将东村盛庄集市取消,以减少往来行人。4.如遇到日本鬼子扫荡,要将全村车辆、铁锨、抓钩等工具埋藏好,敌人即使发现了地下印刷厂也无法破坏。万一被敌人抓住,誓死不能说出印刷厂。5.运机器和挖地下室的人员要挑选那些嘴巴严、能保密的人去干。施工时要设瞭望哨,严防奸细刺探。6.开各户家长会议,要求各户都要召开家庭会议,特别要做好儿女的工作,保证每户每人都不出问题。

上述工作落实后,施工人员昼夜不停地挖掘地基、修建地下室。地下室有四间屋大小、六米多深。一天夜里,报社把铅印机用四轮大车运来,连夜安装完毕,又将地下室加了棚盖,棚盖上边是两米多厚的土层。棚盖上留了个小小的天窗,供地下印刷厂的工作人员出入。地下室的四周上方还设有十分隐蔽的通气孔。不久,又在地下室的上边建设了一栋新房,以做掩护。

工厂开工了,《冀鲁豫日报》带着党中央毛主席关于抗日的指示,带着冀鲁豫抗日根据地军民抗战不断取得胜利的消息,也带着边庄每位党员和群众的心血,从这里源源不断地秘密运往各个根据地。印刷厂除了印报纸之外,还为根据地的小学印刷了一部分识字课本。这些课本内容新颖,文字通俗,很受师生的欢迎。

当报纸出版非常顺利的时候,叛军石友三部发起了对六井、边庄等村的进攻。1941年的冬天,盘踞在黄河西岸的石友三部越过黄河故道到河东抢粮。我六井村、葛楼、边庄、十三庄、大罗庄等村的民兵,团结一致,英勇反击。战斗从中午一直打到黄昏,入村后叛军组织大力猛攻,终于占领了六井村。入村后,敌人大肆烧杀抢掠,很多房屋被烧毁。边庄民兵同其他村民兵奋力抵抗,子弹打光了,就持大刀、长矛、红缨枪在战壕、掩体中固守,使敌人不能越雷池一步。深夜,敌人没有捞到便宜,不得不龟缩到黄河西岸。

边庄村保住了,报社地下印刷厂也保住了。边庄党支部领导全村群众第一次经受了战争的锻炼和考验,保证了报纸的正常出版。

1942年4月12日,日伪军突然窜到边庄,在村内到处搜查打探,似乎发现了什么迹象。他们用探条把每家的院子都扎了一遍,在报社地下印刷厂上边待的时间最长,但未能探出印刷厂的任何痕迹,也没能找到群众埋藏的一粒粮食。日寇恼羞成怒,在村内放起大火,霎时浓烟滚滚,火光四起。日军走后,乡亲们立即返回村子将火扑灭。许多房子被烧毁,一个外地卖豆腐的被烧死。幸运的是我们的地下印刷厂又一次被保住了。

1945年8月,抗日战争胜利后,《冀鲁豫日报》印刷厂迁至菏泽。印刷厂在边庄三年,期间,叛军和日伪军多次到边庄扫荡都没有使印刷厂受到半点损失。边庄村党支部不愧为捍卫人民喉舌的坚强堡垒,边庄村不愧为抗击日本侵略者的红色村庄。

王凤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