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编,黄河故道一带民间曾广泛流行的一种手工艺品。
草编工艺传承人就地取材,以遍地生长的草茎为主要材料,编成篮子、套子、筐子、帽子、鞋子、席子、垫子、瓶子等各种各样的生活用品,其中不乏能工巧匠,将草茎着色,编织各种图案,有的还把作品加印装饰纹样,不但经济实用,而且美观大方。
目前,草编工艺入选单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传承者是年逾不惑的田茂生。
田茂生,单县高韦庄镇前唐庄村人,现为单县浮岗镇政府群众文化体育工作者,自幼喜欢草编工艺,在其手里,麦秸、蒲草、大麻、玉米皮、三棱草等,皆可编成形态各异、大小不同的生活用品。
在继承传统草编工艺的基础上,田茂生不断创新编织手法,除了编辫、平编、绞编、编花等基本手法外,还巧妙地运用锥砌、串接、串钉、串连、缠扣、缠锯、缠边、缠画、包裹、拧编、卷折、缝绣、粘贴、割花等,将信手拈来的草茎变成富有时尚美感的工艺品。
田茂生的家乡位于黄河故道,一望无际的滩区湿地茅草丛生,随手可得。“要在茅草还泛青时收割,阴凉处晾干后,打捆放置起来,待到冬天闲适时编织。”田茂生说,编织中的茅草为浅绿色,带着特殊的清香气儿,沁人心脾。
在田茂生的家里,篮子、筐子、帽子、瓶子等草编作品琳琅满目,令人目不暇接。几十年来,田茂生练就了一双纤手,一根根草茎、一片片玉米皮,在其灵巧的手指间,上飞下舞,不知不觉间,一个花瓶的底子就形成了。稍作停息,十指再次飞舞,瓶子边缘升起,一圈又一圈,不断叠加,最终形成了一个花瓶的形状。田茂生说,草编看似轻巧,实则费神费力,想编织的作品没有成形,而其形态的三维图像已经在脑子里不断旋转。编织的精妙还在于针脚必须缝密,作品才能紧凑、结实、平滑,极富观赏性和收藏价值。这也是田茂生致力创新的“一手绝活”。
田茂生是浮岗镇的民间工艺传承文化志愿者,他时常参与非遗进校园、进实践站、进文体广场活动,喜欢给孩子们讲解编织工艺,带着孩子们体验非遗文化。他还免费向村里的留守老人传授草编技艺,帮助老人增加一份“微收入”和一份“好心情”。
文/图 通讯员 刘厚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