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7月11日
第A5版:文学副刊

赶 集

尹爱霞

我家住在徐屯,每五天一集,集不是太大,从西头到东头就一条街,但街的两旁摆满了摊子,从一头望到另一头像两条小龙盘绕着。集市上的商品琳琅满目,有卖衣服、鞋袜的,有卖玩具的,有吊炉烧饼、火烧、日用品,还有惟妙惟肖的手工艺品……真是应有尽有,花花绿绿的,看得人眼花缭乱。

集市上人山人海,大人小孩说着笑着。据说十里八乡的乡亲们都来购物,为的是一份感觉、一份情。整个街都沸腾着,叫卖声、吆喝声此起彼伏,有的声音清脆响亮,有的动用了秘密武器——大喇叭,像比赛一样,吸引着大家的注意,好像每一个老板都是音乐家,用自己喜欢的腔调招呼着顾客,完全是一种享受。顾客脸上也洋溢着笑,精心地挑选着自己喜爱的商品,不时地和小商小贩们讨价还价。成功了,满意地离去;不成功也微笑着离开,商贩们再去招待下一个顾客,全然看不出任何失落。

你看,有几个六七十岁的老太太现在也成了老板。她们坐在板凳上,面前摆满了花花绿绿的好看的手工艺品:小孩的绣花鞋、虎头鞋,形象逼真,吸引着年轻妈妈的眼球。她们拿起来一个,欣赏着,又抓起另一个,爱不释手,也不讨价还价,大小买好几双。老太太也很高兴,给她们介绍着布鞋的好,这些老太太根本不缺钱,孝顺的儿女们给她们的零花钱根本花不完,可她们闲不住,有空就做鞋,大大小小的鞋,她们说为的是证明自己的价值,为的是得到大家的认可,让自己的手艺发扬光大。现在的绣花布鞋已然成了一种传承文化。

我更欣赏这种氛围,这种情分。

从集市中穿过,慢慢地走,一边悠然地欣赏着两边的情景,吸着鼻子闻吊炉烧饼、火烧的芝麻香,还夹杂着阵阵烤肉的味道,这是一种乡愁,是一种享受的回忆。

小时候的赶集,大部分是在爷爷的带领下。我们几个拿着奶奶缝的锅盔、笤帚,妈妈缝的手工鞋,还有从院子里枣树上打下来的枣去卖,为的是换些钱补贴家用。学费也是其中一个大的开支。爷爷坚持“再穷不能穷教育”,所以,我们小时候,虽然正赶上困难时期,但到了上学年龄,一个不落地全上学了。我们几个孩子也都争气,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个个成绩优异,都考上了大学,也是对家人省吃俭用最大的回报。

现在我们不再囊中羞涩,虽说不用时时忆苦思甜,但是每次到赶集的日子我总会想起小时候赶集的情景,总有一种异样的感觉在其中,有种穿越的快感,我享受着这份情、这份快乐。

赶集的快乐,又企盼着下一次的赶集日,就像企盼着老朋友一样,它是中国的一个缩影,反映着时代的变迁,有一种乡愁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