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仙云
去采访抗美援朝老共产党员张福霖老伯时,我着实被震惊了,他年逾九旬却精神矍铄,思维清晰,语言表达精准到位,这位“故事满满”的老人很快就揪住了我的心,我的思绪也随老人的娓娓讲述,进入了他近一个世纪、跌宕起伏而又不断超越自我的人生境遇中。
张老伯出生于20世纪30年代,家中原本有一个豆腐作坊,日寇入侵,国难亦造成家难。无奈一家人只好逃难到乡下老家,靠租种地主的几亩薄田艰难度日,一家人常常食不果腹。没多久刚出生的小弟弟就不幸夭折,母亲难以承受失子之痛,很快也撒手人寰。迫于生计,父兄只好出外谋生。年仅13岁的他,稚嫩的肩膀挑起了生活的重任,独自种田照顾年迈的小脚老祖母和年幼的弟弟。繁重的农活让这个“小小少年”吃尽苦头,在割稻的农忙时节,他要担起七八十斤的稻谷,有时累到虚脱都吐出血来。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他一心向党,全身心投入到当时的土改、民兵、镇反等各项运动中,多次担任团支部委员和民兵中队长。18岁就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当年正是招募志愿军奔赴朝鲜战场关键时期,他毅然参加了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参战。
当他们“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进入朝鲜地界,回忆那段炮火连天的峥嵘岁月,老人很是感慨。被美军占领的上空,不断有轰炸机在空中搜寻。白天他们只能躲入山林隐蔽处或山洞里,用石块垒灶在火上架一个小铁桶,随意煮些食物充饥。一旦听到防空哨兵发来的信号,要立刻将火扑灭,连一丝烟雾都不能让敌军窥探到。有时卧于丛林,随处可见密密麻麻的“巨无霸”蚂蚁,会窸窸窣窣满身乱窜,严重影响战士们白天休息。在黑魆魆的夜里行军,有时困得边走边打盹,但不能让敌军发现一星点花火。有次大部队途经美军的封锁线区域,突遭美军空袭,好在大家立刻隐蔽散开,敌军在丢下两枚炸弹后,没有发现目标就随即飞走了。老人说,他进入朝鲜已是抗美援朝战争进入尾声之时,在部队担任文书一职,期间因表现优异还受到部队嘉奖。
在和平年代,他更像那颗革命的螺丝钉,哪里需要就往哪里钉。老人曾多次在政府部门和企业单位担任要职,最让他引以为豪的是,他曾亲自筹建和研发了电厂国产耐高温淀粉酶菌种。这在当年连省轻工厅都直接以缺技术、不懂相关领域知识而直接否决立项的高科技产品,竟让他这个“门外汉”克服重重困难,用“借鸡生蛋”的技术转让方式,经过无数次实验,终于成功将此技术搬到生产线上。此项成果还获得国家和省级大奖。
如今已耄耋之年的他,依然不忘初心,一直不间断地学习党的政策方针,关注社会民生问题。他一直坚持参加党员活动,用自己的行动践行着一个老共产党员的爱国爱党之情,他说:“我的党龄已经70年了,我现在年事已高,只能靠自己的行动带动周边的同志,自觉做到政治坚定、信念永存,以身作则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本色。”采访结束的那一刻,我由衷地敬佩这位抗美援朝老战士,他将党的事业融入生命的实干精神,正是他屡次获得事业成功的“制胜法宝”,他给予我们的精神力量是无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