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6月21日
第A6版:人文菏泽

古代诗人与成武(下)

明代成武县衙遗址

在中国文学史上,有“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的说法,但是作为明朝来说,不单单小说是其代表,其实明代的散文也是文学界的一朵奇葩,出现了不少散文大家,他们的作品平实隽永,蕴含着直击人心的深情。其中,明朝中期的散文家归有光就是其中杰出的代表。

归有光(1507—1571)字熙甫,别号震川,又号项脊生,世称“震川先生”,江苏昆山人。他的散文内容清新简洁,风格朴实,有“明文第一”之称,是“嘉靖三大家”之一。归有光的代表作《项脊轩志》被编入多种版本的中学语文课本,其文所寄托的人间真情让人读后久久难忘。那么,归有光与成武有什么关系呢?在历史上,没有证据证明归有光到过成武县,但他却作过一首名为《登济城望城武》的诗。诗的内容如下:“城武汉时县,乃在兖西南。曾考昔为令,期年化方覃。性本爱潇散,候望苦不堪。飞雪渍乌帽,弃掷欲投簪。竟以末疾返,不及一考淹。时当孝皇日,仁治正渐涵。我来登济城,落日已半含。西望适相仍,伫立独悲喑。明经几累世,沦废良可惭。”从诗中的描述我们可以得知归有光为什么要写这首诗了。因为他的曾祖父做过成武县的知县,他在济城登楼西南而望,无法到曾祖父做官的地方去瞻仰,而深深遗憾。他的祖父是谁?有什么样的故事?归有光又是在什么情况下登济城的?这里面也有着许多不为人所共知的故事。

据笔者考证,查清代道光《城武县志》,其中“职官志”记载:“归凤,昆山县,举人,成化年间任。”归凤,应该就是归有光的曾祖父,也就是他祖父的父亲。归凤字应韶,是成化十年的举人。归凤人才出众,面相很好,是个谦虚的人。他精通《尚书》,勤于学习,即便上厕所仍然手不释卷。在成化十年中了南京乡试的举人后,他到北京去,有个人在京师居住,这个人的家里就托归凤捎了一百两银子到京师。但是半路上遇到强盗,遭到抢掠,归凤把自己的钱都给了强盗,却保住了给别人捎的钱,竟然完整地为别人把钱捎到了京师。可见,归凤是个非常讲信用的人,宁愿自己受损失,也不让别人失望,是真正贯彻了儒家“仁、义、礼、智、信”理念的。弘治二年,归凤选调成武知县,在任上,他不增添赋役,让老百姓休养生息,受到了百姓的拥护。兖州太守龚弘管理下属非常严明,能让他中意的人很少,但对归凤却青眼有加。但归凤却不喜欢为官,每当退堂后,他就把官帽一扔,说:“安用此自苦。”大意是怎么能让这个官帽连累我如此受累不自由。在任职一年左右,归凤就得了病,他就借此辞官归家了。关于归凤的任职时间问题,经笔者考证,县志记载有误,因为兖州太守龚弘是弘治四年出任兖州太守的,归凤任职一年多,才可能与龚弘有交集,如果是成化年间的话,任职一年多根本不会与龚弘产生交集。成武县当时属兖州府管辖,所以归有光才有了“乃在兖西南”的说法。

归有光为什么这样怀念曾祖父呢?因为从他的曾祖父做过这一任知县后,他的祖父和父亲都没有能够进入仕途,这在《项脊轩志》中就有体现。文章中记载,归有光的大母对他说:“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意思是他的祖母对他说,我们家的读书人很久都没有科举成功的了,你的成功,则是可以盼到的了。可见,他的全家都对归有光寄托了很大希望,但他自1540年中举后,八次进京考试,八次落第,心情非常抑郁。在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归有光57岁了,在到北京的礼部应试时,又落第了。因每次进京和回乡都是由京杭大运河来往,这次也不例外,在返乡时,路经济宁,他和几位考生下船休息,一同登上济宁的西城楼西望,当时正是黄昏,落日还剩一半,他身披晚霞,迎着夕阳,伫立在黄昏的楼头,西望成武,联想曾祖父做官的地方,心里独自感伤,从祖父一代开始到自己,三代科举考试,都没有成功,真是惭愧。《登济城望城武》这首诗首先描述了曾祖父做官的经过,以及自己的感触,最后说出心声,也就是“明经几累世,沦废良可惭”,这是诗的主旨所在,也是他所要表达的,也有用曾祖父激励自己的意思在里面。虽然八次落第,但归有光仍然不服输,三年后的嘉靖四十四年,年届六十岁的归有光科举成功,中了三甲进士,授官浙江长兴知县,终于完成了“学而优则仕”的家族梦想,实现了《项脊轩志》中所写的祖辈的期望。 张长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