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三
2023年03月15日
第A6版:人文菏泽

“脱口秀”名家——北宋曹州知府刘攽轶事

(上)

北宋官员夫妇形象瓷人(成武县出土)

在今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举办的春节联欢晚会上,来自我市郓城县的小伙何广智和其他三名演员表演的脱口秀《给我一分钟》,让“脱口秀”这种表演方式进入了大众的视野,受到了观众的欢迎。

一直以来,很多人都认为“脱口秀”源自于西方,但其实翻阅我国的古代书籍,就会发现,我国的古代历史人物中有很多人都是“脱口秀”名嘴,他们有着深厚的文化素养和敏捷的思维反应能力,在日常的生活中,他们所说的经典段子也被时人记录下来,并成书刊行,著名的有《世说新语》等。而在北宋时期,曾经任职曹州知府的刘攽就是一位当时非常著名的“脱口秀”名家,他所说的段子可谓非常经典,而又有深厚的文化内涵,让人笑过之后印象深刻,甚至终生不忘。

刘攽(1023年~1089年),北宋著名史学家,临江新喻(今江西省樟树市)人。清乾隆《曹州府志》记载:“刘攽,字贡甫,新喻人,与弟敞同登科。神宗朝与王安石不合,以集贤校理判登闻检院户部判官,出知曹州。曹为盗区,重法不能止,攽曰:‘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至则治尚宽平,盗亦衰息。”这段话非常精炼地交代了刘攽的履历、出知曹州的经过及他的才能,从这篇人物传记可以看出写作此文作者的文字才华,也反映了刘攽出色的治政能力。编撰府志,是非常严肃的事情,因此,只记载了刘攽作为一名官员出色的为政能力,其他的如个人家庭生活、人际交往等和维护封建统治无关的私事是不予记载的。但刘攽作为“脱口秀”名家的事迹和他所说的“金句”却不因正统志书不记载就不流传了,民间许多文人编撰的书籍就大量记载了他的这些故事。

刘攽和王安石两个人都是北宋时期的人,又同朝为官,都是江西人,两人平时非常要好。据记载,两人是故旧之交,每相遇,都一块游玩交谈一整天。

王安石为了富强北宋,增加朝廷财政收入,在担任宰相后进行变法,出台了很多发展生产的规定,如“青苗法”“募役法”等等,因此,人们说他“好言利”。当时,有人对他说:“梁山泊有八百多里的水面,如果把水都放出去,都可以成为良田,其获利非常大。”王安石听了非常高兴,准备采纳,就对刘攽说了,还说:“这梁山泊的水哪个地方能容纳呢?”准备听听刘攽的意见。刘攽说:“这好办,再挨着梁山泊挖一个八百里的湖就正好可以容下这些水了。”听到刘攽这样说,据记载,“荆公笑而止。”

王安石曾开玩笑拆刘颁的名字说:“刘攽不值分文。”“攽”字拆开就是“分”与“文”。这个玩笑很有意思,反驳也很有难度。但对于饱读诗书、能诗能文的刘攽来说,那就是小菜一碟。于是,刘颁也马上拿王安石的名字回敬说:“失女便成宕,无宀真是妬。下交乱真如,上颈误当宁。”这个回敬又是诗,还是字谜,同时还讽刺了王安石。这首字谜的通俗解释是说王安石的名字中“安”去掉“女”字连上“石”字就成了“宕”字,因为古人写字是竖写的,去掉“女”字就成了“王宕”,有“放荡”的意思;“安”字去掉“宀”连上“石”字就成了“妬”字,“妬”字通“妒”,就成了“王妒”,是说他妒忌人;下交乱真如,是说“安”字的“女”和“石”字的“口”相连是个“如”字;上颈误当宁是说“安”字的“宀”和“石”的上部相连如同一个“宁”字。而“当宁”一词是指“皇帝临朝听政”的意思。如果从政治方面来解释,就是说王安石这个人真如同一个又妒忌、又放荡的人,皇帝临朝听政,怎么用了这样一个人?!据记载,王安石被刘攽如此讽刺了以后,“深衔之”,也就是非常嫉恨他,就借了个理由,把他调出朝廷,到了曹州当知府。这也是《曹州府志》中记载他与王安石不合的原因之一。

不过,刘攽因为拿名字开玩笑也吃过瘪。当时朝中有个叫王觌的官员,生活俭朴。一次,刘攽见到他,就说:“汝何故见卖(你为什么要见(贱)卖)?”王觌就回敬说:“卖汝值甚分文(卖了你不值一文钱)!”贱卖还值些钱,一文不值更是严重的打击,这次,刘攽竟没想出来回敬的段子。 张长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