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恒昌
孟春时节,到菏泽市东明县采风,在黄河大坝上前行,不期然间有了一个意外惊喜。原来,大名鼎鼎的思想家、文学家庄子曾在这里居住生活过,而且庄子墓就在这儿,这里还生活着很多庄子的后人。
庄子后人居住的村子,名叫“庄寨村”。一开始的时候,我听成了“庄在村”,大概是受了最先看到的“庄子在东明”纪念碑中“在”字的影响。村子不大,现有300多户人家,总共1600多村民,都是庄子的嫡系后裔,现今已延续至第七十九世,从这里迁出的庄氏族人,分布于全国各地的四省十二个县,可谓枝繁叶茂。
庄子文化主题纪念园位于庄寨村北面,紧靠黄河大堤的南侧,是一个建筑群落,有南华山遗址、庄子观、庄子墓、庄子陵园等建筑,整个建筑占地1000多亩。
担任导游的是菜园集镇文化站的两个年轻工作人员,她们两人交叉讲解,既充满知性,也格外生动。其中一位名叫庄天婵的,是庄子的第75代后人。对此她感到特别自豪,讲解起来也是格外投入和动情。
据庄天婵女士介绍,南华山是庄子自漆园隐退后的著述之地。唐天宝元年(742年),唐明皇为庄子推出了一套“南华系列”诏令,称庄子为“南华真人”,《庄子》一书为《南华真经》,所在的“离狐县”为“南华县”。现今的东明县北部地区,历史上就属南华县,南华县的县名也是断断续续,一直延续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1949年5月,长达1207年之久。
正是在这里,在黄河岸边,历史上曾发生过一个保护庄子墓的独特故事。那是1875年4月,山东巡抚丁宝祯修筑黄河堤防时,负责修筑大堤的工程人员,把堤标定在了庄子墓上。这对庄子的后人来说,是一个难题和考验。眼看先人的坟墓就要被压在黄河大坝之下,这可怎么办?
这时候,庄子的第七十代孙庄立勇敢地站了出来。事实证明,这个叫庄立的人,是一个敢于顶天“立”地的人,无愧庄子的后人。他找到相关人员,据理力陈,说什么也不能把庄子墓给毁了!那可是一代大哲和先贤的坟墓!最终,他的理由,他的陈词,打动了负责筑堤的人。他们将堤标向北移动了几十米。而这个地方,正是南华山的位置。
站在这棵树前,我想起了莒县浮来山定林寺前的那棵号称“天下银杏第一树”的千年银杏树。
记得作家赵德发先生曾在《今天刮什么风》中写过那棵银杏树的一个传奇故事。2012年6月初,赵德发陪客人参观定林寺,发现银杏树下有大片大片的落叶,树上叶子几乎掉光了。有人说,银杏王”要死了。不曾想到了7月底,“达维”台风来袭,所到之处,树倒房塌,浮来山上的树木也被吹得七歪八倒,有的被拦腰折断,有的被连根拔起,断枝落叶一片狼藉。然而,台风过后,人们惊奇地发现,“银杏王”因为树枝光秃,几乎是毫发无损。
这已经不仅仅是一棵树,而是生命的一个奇迹。面对这棵传奇之树,我曾经追问:她的生命力如此旺盛,奥秘究竟何在?为什么,年复一年,开花结果,千年不衰?为什么,枯死的枝干,不久就又长出新芽?根大叶繁,吸天地之灵气日月之精华是吗?不断吐故纳新扬弃自我是吗?
由此,我也找到庄子墓前这棵树生命力如此旺盛,长势如此迅猛的深层次原因。那就是,她生长的这片热土,是庄子生活过的土地,是孕育庄子思想和文化的土地。因为她吸取了来自这片土地的水分和养分,吸纳了这里的精神和精华,所以才长得顶天立地,充满无限生机和活力。
庄子观前,有一座“登云桥”。传说庄子是从这里羽化升天的。庄天婵告诉我,每到春天,这棵“祖柳”的柳絮,总会在清风中轻轻起舞。洁白的柳絮,会飘上庄子观的房顶,扶摇直上,飘得很远很远,好像庄子在不断给后人演绎“羽化升天”的传奇。
这是怎样一种大美!
庄子墓前的那棵树,也正是承了庄子的血脉,学了他的形象,也像长了翅膀一样,时而抚慰天空,时而轻舞飞扬,自由、美丽、悠然、空灵。我有幸看到了她的大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