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五
2022年09月23日
第A6版:文学副刊

治愈心灵的故园之秋

马海霞

导演王潮歌在网上发问,说她想去一个地方,这个地方有这么几个要素:第一要素得凉快,30℃以下;第二个,不是城市、人得少;第三个,得有一个很好的住的地方,不是五星的大酒店,卧房必须带个小院子;再有一个,得有好吃的。她想去这个地方住上一小阵,她不知道这样的地方在哪里。

很多网友留言,他们也有这样的想法,还有网友支招,可以去东北的伊春,还有人推荐了云南丽江沙溪古镇,还有人觉得林州太行大峡谷不错,还有人推荐青城山、固原……留言一千多条,其中有人留言说,这个地方是妈妈的家。

众多可去的地方里,我最喜欢妈妈的家,因为这个地方不必跋山涉水,不必积攒盘缠和假期,妈妈的家,抬脚便到。

秋天妈妈的家,我的故园,完全符合王导的几个要素。家在城郊,开门见山,山不高,但有水有林,秋天温度适宜,不用吹空调、风扇,自然风清清凉凉。

故园是独院的平房,我妈在院外开了半亩荒地种菜种庄稼,秋天玉米熟了,她一早去地里掰了嫩玉米回来,用高压锅煮上,然后去菜地割一把韭菜,摘干洗净后,调一小盆韭菜豆腐粉条素馅,用电煎铛烙菜饼。

等我起床,玉米也熟了,菜饼也烙好了,整齐码放在盘里,小米粥里有红枣有枸杞,还搭配了一小盘胡萝卜丝咸菜,还有一盘炒地瓜叶。红枣是门口的枣树上摘的,枸杞是地里野生出来的,胡萝卜和地瓜叶也是自家地里的产物。我妈说,地瓜叶是掐了最嫩的芽儿,用蒜瓣和花椒爆炒,味道还是不错的。

吃完了早饭,我收拾好碗筷,我妈又开始准备中午的食材,每餐前必问我,吃啥呀?

吃过午饭,翻看朋友圈,看到一位南方朋友晒了她家的美食,糯米包辣子:红辣椒剖开去籽,糯米粉与粳米粉(3:1),加入适量食盐拌匀,喷洒少许水,用手搅和,用力抓米粉能成团;将米粉塞入辣椒肚子里,捏紧,装入玻璃坛。常温下发酵两天,微微发酸即可用菜油煎香。

我妈说,想吃这个容易,园子里有辣椒,摘来做就是。我一边读,我妈一边做,母女俩坐在院里的小桌旁,忙活了一下午,做了一坛糯米包辣子,还做了蒜蓉辣酱:朝天椒、蒜子打成蓉,倒入香油,用文火熬煮至水分蒸发,油变得清亮透彻时,加入食盐、生抽、白糖、蚝油、胡椒粉,充分拌匀。最后淋入高度白酒。待自然冷却后密封装罐,置于冰箱冷藏。

对于美食,我属于眼睛一看就会,我妈属于一听就能做,我俩是最佳搭配。想吃啥了,告诉我妈咋做,我妈准能做出来。

秋天的小院,和我妈一起做美食,是最惬意不过的事儿。在云淡风轻的秋日里,耳边是鸟雀的啾鸣,恬静中透着小欢喜。我妈种在院里的花,虽不名贵,却也在秋阳下铆足了劲儿怒放。猫和狗在树下打闹嬉戏,仿佛这世间一切的烦恼都与它们无关。

以前不理解,我妈的故园情结,她不稀罕高楼豪宅,就喜欢守着老宅,她说老宅是她和我爸一砖一瓦盖的,有感情了,离不开。况且还有园子,有猫有狗。猫和狗都是流浪至此的小动物,我妈将它们收留后,它们也成了我家的一员。

郑板桥说:“吾毕生之愿,欲筑一土墙院子,门内多栽竹树花草,清晨日尚未出,望东海一片红霞,薄暮斜阳满树,立院中高处,俱见烟水平桥。”

人到了一定年龄,就开始回望故园,好在有我妈给我们守护着故园,可以在生活过累了时,回到故园,看庭前花开花落,望天上云卷云舒。把日子和生命寄寓在一草一木之间,生出人生的另外一种圆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