菏泽技师学院 何波
习近平总书记在《谈治国理政》第四卷中提到,“我们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断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在更高水平上实现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朝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断迈进。”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现在,我们正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把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作为为人民谋幸福的着力点,以高质量发展来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高质量发展需要高素质的劳动者,实现共同富裕需要高层次的专业技能人才。
一、共同富裕是实现社会安定,夯实党的执政基础的关键
习近平总书记提到: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仍然突出,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较大。新一轮教育和科技带来的机遇同时也是社会贫富差距变大的潜在威胁,我国同样存在教育与技术的赛跑。反观美国,由于税收政策更有利于高收入群体,体力劳动让位脑力劳动,对劳动人才的认知要求更高,而技能劳动教育不能及时满足社会需求导致社会贫富差距更大,社会更加撕裂。我国深刻认识并总结其他国家的深刻教训,坚守共同富裕的信念,适时提出问题,勇于解决问题,使职业教育主动适应社会新经济结构,服务发展大局。在实现共同富裕的道路上,我国既勇于大刀阔斧,敢有作为,又谨慎如履薄冰,考虑到方方面面,让共同富裕在稳中求进,久久为功。
二、让职业教育在共同富裕道路上更有作为
2021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对职业教育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职业教育大有可为。我院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在职业教育重要会议上的讲话以及相关法律法规、部委文件,深刻领悟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职业教育的精神,适时抓住时机,在学院职业建设的各个环节落实共同富裕的原则和举措:
(一)促进劳动技能人才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增强创新创业能力
共同富裕鼓励勤劳创新致富。技能人才是社会劳动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经济结构改革向好的大环境下,技能人才的主动性、积极性、认知高度决定了我国能否建设成制造强国。在抓主课堂的同时,进行思政课程改革,第一和第二课堂并进,“三堂一社”助力提升技能人才的全面素养,使爱党爱国精神、工匠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入校园生活的方方面面;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的每个环节下硬功夫,培养扎实的创新型技能人才。
(二)提升职业教育活力,平衡职业教育资源
共同富裕强调要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并以先富带动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在职业教育领域,提升职业教育活力的关键在于一部分人发挥先进技能人才的榜样引领作用,进而激励更多劳动者的奋进意识,深植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观念,坚决破除平均主义、绝对公平主义。在大赛人员选拔方面,规范选拔程序,确保优中选优,培训中精益求精,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研。同时确保先进带动后进,满足大多数人的职业进步要求,提供强有力的持续培训服务,在选拔合作企业、精准就业、就业前后信息服务工作、就业心理辅导、继续教育方面为技能人才服好务,实打实地办好一件件事情,提高时效,使更多优质教育资源无障碍倾斜于需要的技能人才,使所有的技能人才走出去的同时成为适应我国经济增长和产业转型所需要的人才。
(三)服务基层群众,承担社会责任
在共同富裕的道路上,低收入群体是促进共同富裕的重点帮扶保障人群,低收入人群子女的教育更加需要特别关注。2014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加大对农村地区、民族地区、贫困地区职业教育支持力度,努力让每个人都有出彩的机会。促进乡村振兴,助推共同富裕,职业教育有不可推脱的社会责任。我院积极探索助力乡村发展的有效途径,在开展乡村职业服务、培训新型农民、提升农民幸福感、对家庭困难学生特别关心、进行心理疏导和家庭困难技能人才的就业再就业方面提供重点帮扶和支持。在做好社会服务方面,面向广大基层群众,积少成多,尽力而为,事无巨细,耐心细心做好社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