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人在前保家卫国、流血流汗,我们能做的就是崇军拥军,做好保障,办好实事。”单县法院党组书记、院长陈卫华在近日召开的共建法律拥军体系工作座谈会上说道。
单县是湖西革命老区,今年以来,单县法院继承和发扬湖西革命老区拥军光荣传统,主动融入双拥工作大局,通过妥善化解涉军纠纷、倾情提供司法服务,切实维护军人、军属和退役军人的合法权益。共建法律拥军体系是该院“双拥”工作又一创新举措。
架起司法拥军“连心桥”
“考虑了很久,我还是决定离婚。目前,我已经提交了起诉书,接下来要走什么流程?”近日,一位现役军人通过单县法院法律拥军服务热线咨询法律问题。
张某为驻西藏预备役某基地现役军人,与妻子刘某因为聚少离多,感情恶化,致使张某无法安心服役。张某向单县法院提起离婚诉讼,承办法官经过多方努力,通过电话与当事人双方进行联系调和。然而,二人均表示无法和好,坚决要求离婚。在接到拥军服务热线交办的工单后,承办法官组织双方进行互联网开庭,签订了调解书。
为了做好涉军维权工作,单县法院与该县人武部、退役军人事务局加强协作对接,共建法律拥军体系,联合制定了《关于共建法律拥军体系为国防和军队建设提供高质量司法服务的意见》,成立拥军领导小组。根据该《意见》,该院在立案庭为军人军属设立专门立案窗口,构筑“法律拥军绿色通道”,开通法律拥军服务热线,为军人、军属、退役军人提供优质的司法服务,切实保障军人、军属、退役军人合法权益。
织密矛盾化解“一张网”
前不久,单县人武部涉军维权办公室送来一封感谢信,感谢单县法院成功调解一起涉烈士子女健康权纠纷案,依法维护了烈士子女的合法权益。
多年来,范某福一家和邻居朱某某家经常因为空地上的垃圾而发生口角。一天,因为一袋垃圾问题,双方争论不休、互相辱骂,情绪激动的朱某某动手将范某福和他的儿媳打伤。出院后,范某福和儿媳许某某将朱某某起诉至法院,要求朱某某承担医疗费用等各项损失3万余元。
几经调解,双方均不能达成协议,案件陷入僵局。在调解过程中,承办法官了解到,范某福是烈士范继德的遗孤。根据该院与该县人武部、退役军人事务局建立的共建拥军体系,承办法官联系到县人武部,联合做调解工作。最终,在人武部涉军维权办公室和法官共同调解下,原、被告双方达成调解协议,原告方撤诉,化戾气为祥和。这是单县法院积极推动多方联动化解涉军纠纷体系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该院充分运用军地资源,积极选聘军人、军属、退役军人担任法院涉军案件特邀调解员,与单县拥军工作领导小组做好沟通对接,创新调解方式方法,对重大涉军案件,积极协调人民武装部、部队政治机关或县退役军人事务局等形成合力,定期开展法制宣传、纠纷排查、联合调处,实现矛盾纠纷源头预防、前端化解、关口把控。
当好涉军维权“服务员”
“喂!你好,石庭长,我是某部现役军人,我爱人被别人打伤,我在军队服役,不能回家,我想问一问能不能通过司法途径维护自己的权益。”前不久,单县法院立案庭负责人石永林接到一个咨询电话,电话中这位军人有些着急。石永林的另外一个身份是该院的拥军联络员。
接到电话后,石永林迅速为其开通“法律拥军绿色通道”,指导其通过网络办理立案手续,提交相关证据。
在了解到纠纷基本情况后,石永林认为诉讼并不利于纠纷妥善化解,通过诉前调解,既可省去繁琐的诉讼程序,又能为当事人节约诉讼成本。基于此,石永林将该纠纷通过诉前调解平台分到了驻院特邀调解员名下。特邀调解员发挥其熟悉军人的优势,设身处地做双方调解工作,最终双方达成协议。
为及时化解涉军纠纷,维护军民团结和军人、军属及退役军人合法权益,该院建立了拥军联络员制度,各业务庭室均安排专人担任拥军联络员,负责协调本庭室涉军维权事宜,如遇重大事件及时报告本院拥军领导小组。
通讯员 刘杰 王鑫 记者 胡德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