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财政局党组书记、局长 肖友华
开栏的话
为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决策部署,提升预算管理水平和政策实施效果,为全市高质量发展提供财政保障,市财政局确定开展“预算绩效管理年”活动。本报自即日起开设《牡丹绩效视窗》栏目,全面深入报道我市开展“预算绩效管理年”活动中的工作动态、经验做法、典型案例、业务研究等,敬请关注。
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内在要求,是优化财政资源配置、提升公共服务质量的关键举措。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主战场”在基层,梗点、难点也在基层,受深化改革目标要求、大规模减税降费政策实施及疫情冲击带来的经济下行压力等叠加因素影响,追求财政资金使用绩效更显得迫切。基层财政如何提高财政资源配置能力和运行质量,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规划,已成为当前亟待破解的难题。
基层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现状
近年来,特别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意见》出台后,各地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围绕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总要求,通过各种方式,将全面落实预算绩效管理作为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的重头戏。
在“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绩效管理的关键环节,各地都进行了一系列有益探索和生动实践并已初见成效,但思想认识不到位、体制机制不健全、推进不平衡、基础薄弱、时效性不强等问题不同程度的存在,成为阻碍基层全面预算绩效管理发展的重要因素。
基层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路径选择
“弓如满月,箭似流星”,当前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箭已在弦。财政部门要当好拉弓人,找好着力点,通过推进预算绩效管理提质增效,推动建立全面规范透明、标准科学、约束有力的预算制度。
(一)加强宣传发动,创新“财政+”模式,构建一体化体制机制
一是强化多部门协作。通过建立人大、组织、审计、财政等联席会议制度,对预算绩效改革重点事项进行充分沟通、监督和协调。二是夯实财政牵头责任。财政既要当好“引领人”,又要当好“传播人”,通过开展“绩效宣讲进单位”等多种形式的活动,讲好绩效故事,树牢绩效理念,营造绩效环境。三是突破传统学习模式。改革培训、会议的传统方式,积极尝试“以干代训”,提升绩效管理人员专业能力,探索以“各级财政上下联动”“财政+专家”“财政+第三方”“财政+预算单位+第三方”等“财政+”模式,协同开展绩效管理工作。四是统筹整合人员力量。盘活基层财政事业编制人力资源,成立“绩效评价中心”,开展“中心+”多元化评价模式,打造高效能的绩效管理和评价队伍。五是充分借力借智。依托一体化信息平台提高工作效率,一方面联合业务主管部门建立基础数据库,强化实时动态管理;另一方面打通信息壁垒,横向加强预算编制、国库集中支付、会计核算等财政信息绩效管理一体化,纵向实现各级预算单位绩效信息互联互通。
(二)抓住“三全管理”的关键点,稳扎稳打“九步骤”
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是循序渐进的过程,每个环节都有其内在逻辑,基层财政需找准规律,按照发展运行层级,结合不同实际情况,分步骤统筹推进。第一步,选择重点项目开展绩效评价实现突破。可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民生项目实施重点评价,通过震动效应扩大绩效认知度,提升绩效意识。第二步,牢牢抓住绩效目标这个“牛鼻子”。按照“梳理政府战略目标—对照各部门职责认领目标—部门内各科组确认目标任务—具体项目目标—具体项目目标分解—按照标准库设置指标值”等内容,进行绩效目标审核。财政部门主动开展绩效辅导,提升目标指标化程度,并在反馈结果的同时提供同类型项目绩效目标的模板和范例。财政部门先期的评价还可把目标评价结果与预算单位日常公用经费适当挂钩,以提高单位领导重视程度,夯实预算绩效管理的根基。第三步,强化绩效运行“双监控”。通过财政一体化系统,实时跟踪绩效目标实现程度和预算执行进度,并实施现场评价和社会调查,及时发现问题并调整优化目标或调整预算拨付等。事中评价往往会比事后评价更加及时有效。第四步,以“抽评”促“自评”。财政部门可对部门自评结果进行抽查复评,将复评结果差异度与下年度预算安排挂钩,压实部门单位绩效主体责任,提高绩效评价的公信力。第五步,用好“事前绩效评估”这一前置“关卡”。基层财政要对新增的项目开展事前绩效评估,对多年不变、资金量大的项目有选择地结合项目评审开展绩效评估,严把项目入库及更新关。第六步,逐步开展“重大政策绩效评价”。政策常常通过一个或多个项目实现,在项目评价成熟的基础上开展政策评价,积累评价经验,拓宽评价思维,提高政策评价质量。第七步,把基本支出绩效评价提上日程。以全成本绩效管理模式夯实基本支出绩效评价的基础,进一步提升基本支出资金使用效益。第八步,合力推进“部门整体绩效”“全周期绩效”“成本效益绩效”。围绕内部运转效率和保障情况、职责履职效能、社会满意度三个主要方面进行评价,促进部门公共服务供给质量。第九步,全面实施基层“政府绩效管理”。对于政府绩效管理,在全覆盖方面,应以一般公共预算为主,逐步扩展到政府性基金预算、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直至覆盖到所有财政性资金。其绩效管理应与预算调整、干部表彰、政绩考核、部门综合考核挂钩,通过“多样化”结果应用增强工作实效性。应搭建绩效信息公开平台,将重要绩效目标、绩效评价结果等绩效信息通过主动向人大报送、在门户网站公开等方式,推动社会力量有序参与绩效管理。应建立多方协同机制,主动将结果提报审计部门,自觉接受审计监督,并逐步将结果纳入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范围;同时,审计、财政发现重大违法违纪线索应及时移送纪检监察机关。
打通基层“最后一公里”,促进基层财政高质量发展
提升绩效是推动基层高质量发展的“对症良方”,打通基层“最后一公里”是做好绩效管理工作的关键。
(1) 把绩效纳入各级政府议程,协同推进各项改革
绩效工作没有“局外人”,要继续推进“一把手”工程。要加强与“放管服”改革、预算管理、中期财政规划、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政府采购等改革的衔接,也要与相关管理措施协同推进。同时,要把预算绩效管理相关的组织管理、标准化体系建设、激励约束和问责机制,纳入各级政府的议事日程。
(2) 制定路线图和时间表,稳步实施绩效行动规划
基层财政部门要在党委、政府领导下,发挥好牵头引领作用,协调组织、审计等部门,将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总要求、“三全管理”各个环节的关键点、绩效信息公开、强化绩效责任约束问责机制等方面工作,落实到具体部门单位,确定出时间节点,全力抓好贯彻落实。
(3) 增强绩效“话语权”,推动基层财政资金聚力增效
增强绩效的作用和“话语权”,是摆在当前各级政府财政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为此,一要做好“扩围”文章,推进预算绩效管理全覆盖;二要做好“升级”文章,构建全方位预算绩效管理格局;三要做好“提质”文章,健全完善全过程管理链条;四要做好“增效”文章,硬化绩效激励约束,切实提高绩效工作实效性。同时,把事前绩效评估、绩效目标审核、重点绩效运行监控等“绩效工具”主动融入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大局,并实现无缝连接,以绩效管理工作的高效开展,促进基层财政高质量运行,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