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玺(公元1434年—1474年),字文瑞,明代成武(今党集镇郭楼村)人,官至兵部员外郎,明宪宗皇帝誉之为“清介官”。
据康熙五十年(公元1711年)初修的《郭氏族谱》记载,郭楼村郭氏始祖郭彦礼世代居于山西洪洞县,明初洪武年间,携家带口迁到了成武县城北十里安家落户。郭彦礼的孙子郭浩,即郭玺的父亲,是当地的名医,因为名气大,被官府征用。明成祖营建北京的时候,组织了大量民夫在临清烧造砖瓦,因为人多,卫生条件差,发生了瘟疫,民夫大量死亡。郭浩衣不解带,连续多天不眠不休,亲自配药,救活了许多人。郭玺小的时候,父亲郭浩就去世了,母亲贾氏含辛茹苦把他抚养成人。他恪守孝道,孝敬母亲,是远近有名的大孝子;他性情忠直,重情重义,时人称其为义士;他勤学好问,广采博识,是名震一方的大才子,举乡试第一。郭玺在一个家风严谨的环境下成长,也养成了孝顺、勤学、刚正的性格。
明天顺八年(公元1464年)中甲申榜进士,被选为翰林院庶吉士。这个职位是皇帝的近臣,负责为皇帝起草诏书、讲解典籍等,也是明代内阁辅臣的重要来源。但郭玺的志向却不在此,他向当时的辅政大臣李贤请求离开。 天顺八年,朝中发生了很多事情。这年二月,英宗驾崩,宪宗刚即位,就发生了都指挥使门达与东宫内侍王纶密谋,由翰林侍读学士钱溥取代李贤辅政之事。原来门达统率的锦衣卫恣意妄为,李贤多次向皇帝上书,英宗便“召达诫谕之”。新皇登基,门达便勾结王纶,欲除掉李贤。事情败露,宪宗大怒,结果王纶被斩,钱溥被贬,门达“论斩系狱”。在此情况下,郭玺要求离开,李贤大概认为郭玺不支持自己,所以非常恼怒,就把郭玺派到了工部担任营缮主事。
郭玺办事严谨,两袖清风。但工部下属监局的官吏,因与当朝权贵曹省有牵连,一贯无所畏惧,公然与工部主事分庭抗礼。郭玺刚走马上任,监局就有人从中作梗,给他使下马威,郭玺抓住一个这样的小官吏“执而笞之”。由于郭玺敢于碰硬,毫不姑息,最终使监局官吏偃旗息鼓,俯首贴耳。大宦官黄顺深得皇帝宠信,他让家人找郭玺办私事,被郭玺训斥。黄顺怀恨在心,亲自把家人的两根手指折断,然后向皇帝面奏郭玺“侵削酷暴”,致使郭玺被逮捕入狱。当时,有很多人认为他大难临头,在劫难逃,但郭玺却谈笑风生,泰然自若。皇帝又令人抄了郭玺的家,结果只抄到一些书籍、破箱子及旧衣物,无一件像样值钱的东西。皇帝见郭玺如此清贫,非常震惊,怒斥黄顺说:“你说郭玺贪污残暴,是诬陷!”一怒之下将黄顺贬到南京,加升郭玺为兵部武库主事。此时,恰巧兵部员外郎一职出现空缺,吏部一致认为非铁腕之人不能担当此任,于是便由郭玺升补。郭玺刚柔并济,为人处事严谨,对于颇有争议难以决断之事,他敢于果断拍板,令大家心服口服。
郭玺一心为公,不徇私情。有一次,同部主事姚璧暗中行贿,走他的后门,郭玺大胆地进行了揭发。松盘指挥使杨安没有儿子,他死后族人欲谋袭其爵位,于是便不惜重金打通关系。万事俱备,只欠郭玺。郭玺闻之,拒不同意,不但推掉了赃物,最终还将行贿之人绳之以法。
一时间,郭玺的刚直公正便蜚声朝野。宪宗皇帝感其忠正之心,遂把他的名字亲自书写到御屏风上,用来提醒自己,并敕封其为“清介官”。郭玺曾流传下来一首《送王惠民》诗:“清风随去辔,明月满前川。伫看来春暮,鹏搏万里天。”从诗中可以感受到他那高尚的气节、操守以及志向。
由于积劳成疾,郭玺于明宪宗成化十年一病不起,入冬后病情加剧。于是,郭玺上书,请求回归故里。未及皇命下达,即溘然长逝,年届不惑。郭玺墓及墓碑,现位于成武城北十里郭楼村。
隋启良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