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7月21日
第A6版:人文菏泽

穆李村与曹州面塑

穆李寨

邓文献

穆李村,隶属于菏泽市高新区马岭岗镇管辖,位于菏泽老城区西南部,中华路西端,北依万福河。距城区约6公里,共有耕地95公顷,总人口1650人。 据《李氏宗谱》载,穆李村已有700余年的历史。明洪武年间,穆氏、李氏先祖由山西洪洞县移民至此,分别形成了穆庄和李庄。此后两村在中间共建一座观音庙,使两村连合成一村,始称穆李村。

清嘉庆年间,村民为防兵匪水患,共修一寨,村名更为穆李寨。大寨呈椭圆形,周长6华里,寨基宽5丈,顶宽1丈,外墙垛口高4尺,筑四门,设炮台,置火炮,以备护村。穆李寨经历百年风雨,于新中国成立后拆掉,现已风貌不存。1957年夏,多日连降暴雨,寨内积水逾3尺,村民无法居住。自1959年至1962年,分别外迁,分为东、西、南、北4个自然村,现穆李村实为四个自然村的总称。

穆李村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及浓厚的乡村生态景观,在不断发展的历史进程中,逐渐形成了自身的文化特色,拥有丰富的特色旅游资源。2007年,为发展乡村旅游,启动旅游项目建设,其中有采摘、面塑、垂钓、武术、书画、农家乐等地方民俗文化展示和生态农业观光。2010年规划为乡村旅游示范区,成为山东一村一品的典范,庄园经济的楷模,被评为“山东最美乡村”,“A级旅游景区”。 我曾多次前往穆李村去游览、采摘、休闲,每次去都会留下诸多的记忆。

跨过万福河桥,往南是平坦的马路,绿荫蔽日,两侧是采摘园,瓜果飘香,一幅新农村的风景图画。 村东口,有一青石牌坊,四柱三门,双梁方柱,上刻“穆李村”三个大字。穿街到村西口,就能看到新建的穆李大寨。寨墙寨门均由青砖砌成,宏伟而高大,古朴而典雅。拱形洞门上方镶嵌“穆李寨”三个大字,门两侧立两尊石像,身着甲胄,耀武扬威。寨墙犹如一条青龙,盘村而绕。寨边还有寨河,两岸垂柳纤纤,绿草成茵;河中流水潺潺,鱼儿徜徉。

穿过寨门洞,跨过玉带桥,是一道新的街道。商廊曲折绵延,民俗馆、面塑馆、书画馆、小吃店,鳞次栉比,一幅新城镇的面貌。其中的“曹州面塑馆”是我驻留时间最长的地方,馆内有“作品展览区”,大多是名家大师的获奖作品,有雍容华贵的牡丹,眉开眼笑的顽童,憨态可掬的寿星,金陵十二钗,水浒108将,腾飞的龙,展翅的凤。个个造型简练生动,形象逼真传神,比例夸张适度,色彩鲜艳夺目,令人叹为观止。

馆内还有“面塑制作区”,只见面塑艺人们把小小的七彩面团,在手中几经揉、搓、捏、拈,再用竹刀点、切、刻、划,顷刻间变成生动的艺术品,栩栩如生,活灵活现。还有“面塑体验区”,艺人正手把手地指导,游客可亲身体验面塑制作的乐趣。现在穆李村几乎家家参与,人人制作,号称“中国面塑第一村”,还有“天下面塑出穆李”之说。穆李面塑已驰名全国,享誉世界,现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说到曹州面塑,菏泽人俗称“捏面人”,历史悠久。它是在古代祭天地、敬鬼神的“花供”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相传早在尧舜时代,菏泽地处黄河流域,天灾水患连年不断,当地人为避灾祸、求平安,常去敬天地、祭神灵。为了节约祭品,后用“花供”代替牲物,初有“生面塑”和“熟面塑”两种。到了唐代,又出现了“刷色塑”和“染色塑”,这些就是早期的“曹州面塑”。数千年间,当地面塑历经沧桑变幻,几度沉浮兴衰。

据碑文记载,清咸丰二年(1852年),江西弋阳的米塑艺人王清原、郭湘云游艺至菏泽,与当地的花供艺人郝胜、杨白四合作,把米塑和花供技艺结合起来,形成了今天“曹州面塑”。曹州面塑采用可塑性较强的白面和糯米为原料,再加上颜料、防腐剂、防干剂,按一定比例调和成面泥,然后借用竹签、批刀、剪刀、梳子、骨簪等工具,采取揉、搓、捏、拍、拈、剪等手段,即可塑造出工艺品。

面塑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特别是儿童。又由于原料易取,制作方便,且简单易学,易于普及,从业者越来越多。后来艺人又把它作为副业活动,成为一种谋生手段,并以面授技艺立家兴业。在节日和农闲时间,赶集串乡,走南闯北,随捏随卖,逐渐流传至曹州及周边地区。后来他们云游全国各地,以至出国卖艺。至此,不但获得了丰厚的经济回报,而且使“曹州面塑”发展成为一种集观赏和把玩于一体的民间工艺品。

清光绪年间,李朝顺的面塑艺术已驰名曹州,并传艺后人,其中李俊兴、李俊福技艺超群,且各具特色。李俊兴善风流仕女,李俊福善英姿武将,被誉为“文武二李”,驰名中外。此后他们又广收门徒,传授技艺,至今盛行不衰。自1920年以来,李俊兴、李俊福及师徒10人,多次离家去上海、厦门、香港,并出国到菲律宾、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卖艺,受到一片赞扬。现在还有多人在外地留居,经营面塑技艺。

新中国成立后,面塑艺术有了新的发展。1956年,李俊兴协同儿子、侄儿,在菏泽城中成立面塑社,1957年迁至济南。1958年,李俊兴参加全国工艺美术表演,受到朱德元帅的接见并合影留念。后来获得“国家工艺美术老艺人”的称号。1979年,李芳清参加全国工艺美术创作设计人员代表大会,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1982年访问澳大利亚,在总理府捏袋鼠,大受赞扬。199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李芳清为“民间工艺美术家”称号。1996年,他应邀去柏林,为德国总理科尔塑像。2004年,村民李效普的作品获得了全国工艺品博览会最高奖——山花奖。

曹州面塑艺术是中国乡土文化的重要代表,它依托民俗而生,却又顺应时代而变,具有很强的亲和力和极广的受众面,是民间艺术的一枝奇葩。穆李村,作为曹州面塑代表村落和传承单位、国家级“非遗”保护示范基地,面塑艺人们一直坚持面向市场,顺应社会发展的需求,不断去实践、去探索、去创新,不断地改进面料和色彩,发掘新的题材,进一步提升了观赏性,也有了更大的经济价值。从而出现了很多新的技艺和人才,现从事面塑艺人已近400余人走向全国及世界各地,使这古老的“指尖艺术”焕发出勃勃生机。

2021-07-21 邓文献 1 1 菏泽日报 content_46693.html 1 穆李村与曹州面塑 /enppropert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