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歌曰:一九里,结冰凌,俺睡被窝热烘烘;二九里,北风刮,俺在火盆跟前耍;三九里,缸冻裂,俺在坑上唱儿歌;四九里,不出门,热热乎乎背国文。
乡村的冬天十分寒冷,庄稼人取暖的方式很多。来了客人,便从柴禾堆上拽一把豆秸,在屋当门点着,主客便一齐伸出手来,反反正正地烤上一通,然后就着浓浓的柴烟,唠些农家的庄稼话。
遇到晴好的天气,妇女们就把被子抱出来晒太阳,晚上睡觉时依然暄软温暖,还有阳光的味道。赶上雨雪天,空气湿冷,被窝冰凉,晚上睡觉就是个问题。老人身子弱,被安排在与锅灶连着的坑头上,虽不太洁净,但也暖和。年轻人火气大,冰凉的被窝,在里面翻几个身被窝就暖和了。小孩子身子骨单薄,大半夜暖不热被窝,手脚冰凉,大人们就要给孩子烘被窝。
烘被窝时,大人从锅灶内取出冒着明火的热灰,装在一个不大的陶盆内,放进孩子们的被窝里,火盆与被子之间是一个用白蜡条编成的圆形烘子,一个时辰不到,就把被窝烘得热乎乎的。火盆烘过的被窝里,有浓浓的柴烟味,小孩子就在柴烟味里香甜地睡去。
人生烟火味,最是谁也离不开的生活本真。温润的灯光,暖烘烘的被窝,静寂的冬夜,勾勒出一代人童年的温馨记忆。
文/丁明烨 画/王世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