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三
2025年03月05日
第A5版:文学副刊

忙趁 东风放纸鸢

□ 王珉

清代诗人高鼎曾在《村居》中写道:“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是的,春天里的大自然,到处是明媚迷人的景色。小草长出嫩绿的芽儿,黄莺在天上飞着,诗人用一个“醉”字,彰显柳树的柔媚神韵。当然人才是春光的主导者,一群活泼的孩子在大好春光里放风筝,把春天的迷人渲染得淋漓尽致。

我和母亲在和煦的阳光下走着。一些年轻人在玩滑板,技术娴熟,上板,翻板,一气呵成。一些孩子在放风筝,春光真是明媚,成功放飞风筝的孩子欢呼雀跃,满脸灿烂。还有他们额头上的汗珠晶莹透亮,应和唐代诗人元稹写的那句诗:“有鸟有鸟群纸鸢,因风假势童子牵。”

据历史记载,春秋时期著名的建筑工匠鲁班开创了木鸢的制作和飞行传统,不仅是古代工匠们的一次奇妙发明,更是中国古代科技的一个代表性成果。后来,古人以纸代木称为“纸鸢”。在纸鸢上系以竹哨,风入竹哨,声如筝鸣,因此又称“风筝”。传统风筝可扎制表现的题材内容非常丰富,可谓“竹丝纸绢演乾坤万物,扎糊绘放抒人间情怀”,乾坤万物都可以做成风筝放飞蓝天。晚春夏初是放风筝的好时节,那些民间艺人制作的风筝,题材和内容带着浓厚的民俗特色——飞禽走兽、花鸟虫鱼、民间故事、神话人物等都被搬到风筝的绘制上,或扎简单骨架,填绘内容,或依据内容改制骨架,做到形神完美统一。

斑马线不远处,摩托车踩急刹车停了下来。“熊大,我的熊大!”车前座的熊孩子约莫五岁,愤懑挥手,声嘶力竭中带着哭腔。其母双脚撑地,一手紧握车把,另外一手用力按住孩子,防止他挣脱,不时还回眸四处张望。顺着她的视线望去,一只熊大形状的风筝在马路的上空飘忽。车水马龙,风筝擦着车顶,不一会儿又滑落地面,在川流的车辆间摩挲,看了都让人心疼。原来,这是一位带着孩子溜风筝的母亲。风大,孩子不注意,就将手中的风筝放飞了。那情景看了都会揪心。我瞅着红绿灯的间隙,三步并作两步跑上前抓风筝。将风筝递回的瞬间,孩子破涕为笑,其母感激之情溢于言表,弯腰对我说了无数声“谢谢”。

孩子的手机正在放着中国台湾创作歌手陈升的歌《风筝》:“因为我知道你是个容易担心的小孩子,所以我将线交你手中,却也不敢飞得太远……”他的手里拿着美籍阿富汗作家卡勒德·胡赛尼写的长篇小说《追风筝的人》,插图是落幕昏黄前的壮美,紫云间有只风筝,低空盘旋负重前行,似乎还有一个人,在后面努力追赶,双脚却被束缚。这是一本关于亲情友情的故事。阿富汗少年赎罪弥补童年过失,追忆与仆人情同手足的故事。“你想要我追那只风筝给你吗?为你,千千万万遍。”我听见自己的心底说,风筝勾勒出春天夏天绚丽的色彩。我站在孩子旁边,摆了个剪刀手,请母亲帮我拍张照片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