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三
2025年02月19日
第A6版:人文菏泽

富国强军益民的“计然经济学”(二)

远眺陶朱公墓

吴国国君夫差听说后,组织精兵攻击勾践,在夫椒这个地方打败了勾践。勾践剩了五千兵被困于会稽,陷入了要灭亡的境地。勾践感叹说:“将在这里了结一生吗?”大夫文种对他说:“商汤被囚在夏台,周文王被困在羑里,晋国重耳逃到翟,齐国小白逃到莒,他们最终都称霸天下。由他们的经历看,这难道不会成为福吗?”于是,勾践下令:“凡我父兄昆弟及国子姓,有能助寡人谋而退吴者,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这个命令下达后,范蠡去求见了勾践,勾践对范蠡说:“当初不听你的建议导致了这个境地,怎么办?”范蠡向勾践建议说:“您对吴王要谦卑礼貌并送去优厚的礼物;如果他不答应,您就亲自去侍奉他。”勾践听了范蠡的建议,让大夫文种到吴国请罪,又送美女宝器给夫差和他的宠臣,夫差赦免了勾践。范蠡所出的这个计策只能暂时让勾践苟延残喘,还达不到富国强兵益民的目标。

勾践回到国内,开始苦身焦思,卧薪尝胆。他带头耕作,让夫人自己织布,礼贤下士,厚待宾客,和百姓一同劳作。这个时候,勾践请来了计然,因为计然才是具有大智慧的人,这应该是他第二次请教计然。计然也向他献出了自己的富国强兵的计策。《史记》中记载了计然的策略。计然说:“知道战争不可避免就做好准备,要知道什么时候用什么东西,二者对照比较就可知道天下万物的情况,从而对照出自己的实际情况。”“旱的时候要准备舟船,涝的时候要准备车子,这是事物的原理。农业有六年丰收的时候,有六年干旱的时候,十二年有一次大饥荒。粮食的价格如果二十文钱一斗,就会伤害农民利益;如果九十文一斗,就会伤害商人的利益。商人的利益伤害了,钱财就不会流通,伤害农民利益,他们就不会再多种地了。价格上不过八十,下不掉下三十文钱一斗,农民和商人都会获利。能够控制粮食和物品价格,经济就会流通,这是治理国家的道理。积存的道理一定是要存储能长期保存的东西,不存那些带不来利益的东西。用物品交换物品,容易腐败和吃的东西不要长久存留,不要存起来等它们价格上涨。分析市场物资的多少,就会知道它们的贵贱。价格高到极点就会下降,低到极点就会上涨。价格高的时候出售不要爱惜,价格低的时候买物资要像买到珍珠玉石一样重视。这样钱财就会和水一样周转灵活。”通过这段话,可以知道,计然是作了大量的市场调查和研究的,甚至他的价格掌握已经细致到粮食波动的幅度。为什么他这样重视粮食的价格?因为战争需要军粮和军费,市场上的价格波动会引起社会的动乱,所以,计然把市场上的经济活动看得非常重要。经济发展了,人民富裕了,军费和粮食才能充足,这是打胜仗的基础。计然分别从货物贸易、财政税收、物品供求、物资储备等方面说明了抓好经济的基本方法。在平抑物价的基础上,大力发展经济,这可以说是“计然经济学”的核心观点。只有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国家财政富裕了,才能够进行军备,开展社会各项事业,这可以说是抓住了当时越国的经济症结,为振兴越国注入了强大的“强心剂”。

但是,计然向勾践的建议却远远不止这段话这样简单,《史记》只是浓缩了计然的观点,在《越绝书》和《范子计然》中详细记载了计然与勾践的对话,这里记载的才是计然真正富国强兵益民的大谋略。

《越绝书》“内经”记载:“昔者,越王勾践既得反国,欲阴图吴,乃召计倪而问焉,曰:‘吾欲伐吴,恐弗能取!山林幽冥,不知利害所在……’”随后,勾践详细向计然说明了自己想伐吴,但很担忧存在江海水道阻隔,粮食储备不足,计划不全等现实问题,害怕伐吴失败,动而无功,所以请教计然。计然首先劝阻了他,说:“是固不可。”这就是李先芳在《濮州志》中说范蠡“臣闻之师曰”的由来,勾践第一次准备伐吴,请教计然,计然劝阻了勾践,勾践不死心,又问范蠡,所以才出现了范蠡二次劝阻说:“不可。臣闻兵者凶器也……”的事情。在这里,计然说:“兴师者必先蓄积食、钱、布帛,不先蓄积,士卒数饥,饥则易伤……”大意是要勾践准备好军费,搞好储备积聚,保障好士兵的待遇,如果士兵吃不饱、穿不暖,就会打败仗。同时,计然围绕怎样搞好积聚进行了论述。要重视减轻百姓的赋税,奖励农业生产。关注饥荒的发生,在收获的时候就要做好积蓄,随着时机的变化而变化,即使突然之间发生战争,敌人也会衰败,我们就会变强。计然还说,以前我向你讲过要注意经济和货物的流通,但是你不采纳,所以我就退下不再言说了。身处在吴、楚、越三地之间,通过经济手段获得三个国家的巨大利益,就知道天下的事情是很容易办的了。我听说国君你亲自耕作,夫人自己织布,这只是竭尽自己一般的力量,还要注意时机与智谋。计然还举例说明上古的黄帝因才用人,使得五方都得到了良好的治理,成为用人的纲纪。并说,你如果审慎考虑采用我的意见建议,从大的方面说可以称王,从小的方面说可以称霸,吴国又算得了什么呢?听到计然的论述,勾践说:“请讲讲你计谋的要点。”于是,计然就对勾践详细讲述了有关天文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旨在提醒勾践要注意天时的变化,加强积聚。 张长国 朱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