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三
2025年02月19日
第A6版:人文菏泽

南下:一曲红色文化的永恒主旋律

南下牺牲的烈士塑像

“南下干部”主题的“形象墙”

“南下干部救助当地苦难百姓”主题群雕

开栏的话

菏泽,热血浸润、英魂守望的赤色沃土。

回首峥嵘岁月,追溯红色印迹,无数菏泽英雄儿女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谱写了可歌可泣的英雄壮歌。

冀鲁豫边区、湖西专区的烽火照亮前行道路,张寨村、“红三村”的坚守铸就不朽传奇,赵登禹、王登伦的英勇壮举感天动地。

菏泽,每一寸土地,都留存着先辈奋斗的足迹;每一个故事,都饱含着先烈对理想的执着。

从即日起,本版开设《峥嵘岁月 红色记忆》栏目,深挖红色资源,讲述红色记忆,赓续红色基因,弘扬红色文化,让我们在重温历史中汲取磅礴力量,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砥砺前行,在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菏泽篇章中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在单县湖西红色文化教育基地,展陈珍贵而繁多,其中有一面反映“南下干部”主题的“形象墙”令人驻足瞩目、感慨万千:每个人均有两张头像,一张是旧照,当年南下时的留影,主人翁青春焕发、朝气蓬勃;一张是新照,为筹建该教育基地前工作人员到贵州拍摄,主人翁白发苍颜、韶华不再。

时光追溯至1948年的冬天,历经抗日战争、解放战争血雨腥风洗礼,冀鲁豫干部战士刚刚蹚出青纱帐,过上相对稳定的生活,美好的向往正在招手……是时,冀鲁豫党组织突然接到新的命令:迅速集结当地干部战士南下接管贵州。

此时,浑身战火硝烟未尽的干部战士中,有的刚刚完婚,有的孩子还小,有的父母年迈,还有的顾虑过江水土不服,更有的担心到新区工作困难多……

然而,在党和人民的召唤下,一切顾虑、想法都化为“服从”,他们毅然决然地告别亲人、告别家乡,告别业已享受的胜利果实,义无反顾地报名参加南下队伍。

次年的2月28日,由5987名干部战士组成的南下支队,身穿崭新的军装,高唱激昂的战歌,浩浩荡荡,向江南进发。

到达贵州后,南下干部战士意外遭遇极其严酷的土匪暴乱,2000多人牺牲在异地他乡。

贵州建立政权后,所辖80个县都建设了南下烈士陵园,处处都有南下干部战士英魂。英勇的冀鲁豫子弟用鲜血染红了黔贵大地。

冀鲁豫南下干部战士离开故土时曾得到许诺,贵州新区政权建成后,或许三年五载,即可载誉返乡。然而,由于严峻形势的变化,战斗任务持续不断,南下干部战士全心全意投入战斗、工作,已经无暇恋家思乡,以至于从青春韶华到皓首苍颜,最终贵州成了“一生相守”的家乡,而当年出发的家乡成了“难以回归”的故土。

贵州东部的一个山头上,有一座叫海天园的陵园,数千名来自冀鲁豫的南下干部战士长眠于此,有的墓碑上的遗像凝眸深邃,满含着对迢远故土的留恋之情。

赤色的黔贵大地上,冀鲁豫南下干部战士留下了美好青春,留下了奋斗精神,留下了初心使命,留下了幸福向往,留下了显著功绩,也留下了子子孙孙,他们全身心地融入了黔贵大地,早已成了地地道道的贵州人。

冀鲁豫南下干部战士用青春与使命铸就新中国的辉煌,彪炳史册、永垂千秋,共和国永远不会忘记……

南下,一曲赓续红色血脉、传承红色文化的主旋律,永远萦绕在时代的天空……

文/图 通讯员 刘厚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