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姝娇
氾胜之,氾水(今山东省菏泽市曹县北)人,西汉时期杰出的农学家,以其著作《氾胜之书》在中国乃至世界农业史上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尽管关于他的生平记载不多,但他在农业领域的贡献却是跨越时代的。氾胜之在书中详尽地记录了耕作、播种、田间管理等农业技术,其内容涵盖了作物栽培、土壤管理、病虫害防治等多个方面。同时还强调了农业与自然规律的和谐相处,提倡根据季节变化合理安排农事活动,这些观点在当时是极具前瞻性的。氾胜之的农业思想和实践技术,不仅为当时的农业生产提供了科学指导,而且对后世农业技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理念和方法在现代农业中依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起到了连接古代智慧与现代农业的桥梁作用。
顺应农时精准耕作。在《氾胜之书》中,氾胜之阐述了顺应农时的重要性,通过具体的时节描述,为古代农耕提供了精准的操作指南。从“春冻解,地气始通,土一和解”的春耕时机,到“夏至,天气始暑,阴气始盛,土复解”的夏管关键,再到“夏至后九十日,昼夜分,天地气和”的秋耕高效,氾胜之对每一个时节都赋予了特定的农业生产意义。他强调“得时之和,适地之宜”,在适宜的时节进行耕作,可以事半功倍;反之,则会事倍功半,甚至损害田地。在现代农业中,氾胜之的农耕技术思想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深化。随着科技的进步,农业生产者对时节的把握更加精准,利用气象数据、作物生长模型等先进技术工具,科学预测和安排耕作计划,确保农作物在最佳生长环境下茁壮成长。在春耕时节,现代农业生产者会依据土壤温度和湿度等参数,精准选择播种时间和方式,以提高种子的发芽率和成活率。采用先进的播种技术,如精量播种、机械化播种等,以提高播种效率和播种质量。夏至时节,农业生产者会加强田间管理,通过合理灌溉、施肥和病虫害防治等措施,确保作物健康生长。利用无人机、智能灌溉系统等现代科技手段,进行精准施肥和灌溉,以提高水肥利用率和作物产量。在秋分时节,抓住土壤疏松、天地气和的有利时机,进行深耕细作,为来年的农业生产打下坚实基础。《氾胜之书》中还提到了利用冬雪进行农田管理的做法,“冬雨雪止,辄以蔺之,掩地雪,勿使从风飞去”。这一做法在现代农业中同样具有借鉴意义。冬季降雪可以为农田提供充足的水分和养分,同时覆盖在土壤表面的雪层还可以起到保温作用,有利于土壤微生物的活动和土壤养分的释放。在现代农业中,农业生产者也会采取类似措施,如覆盖地膜、稻草等,以保持土壤温度和湿度,促进作物生长。
区田法高效用地。氾胜之在《氾胜之书·区田法》中提出的区田法,“区田以粪气为美,非必须良田也”。意为“区田法以肥沃的土壤为佳,但并非仅限于优质土地”。这一方法是一种高效的农业技术,它通过在小块土地上集中施肥和灌溉,显著提升了作物的产量和土地的利用效率。区田法的集中施肥和灌溉原则与现代精准农业的理念相呼应,强调了资源的高效利用和作物产量的最大化。现代农业通过精确施肥技术和滴灌系统,能够更有效地管理土壤肥力和水分,确保作物在关键生长阶段获得充足的营养和水分。区田法的实践促进了对土地的细致管理,这与现代农业中对土壤健康和可持续管理的关注相契合。通过分区管理和轮作,可以减少土壤侵蚀,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从而增强土壤的长期生产力。区田法的小块土地管理方式,为现代农业中的多样化种植和作物轮作提供了灵活性。这种灵活性使得农业生产者能够根据市场需求和环境条件,调整种植策略,种植多种作物,以降低风险并提高土地的综合产出。
田间管理精细化。在《氾胜之书·耕田》中,氾胜之提出的“凡耕之本,在于趣时和土,务粪泽,早锄早获”的农耕技术思想,强调了耕作的时机、土壤管理和及时的田间管理的重要性,与现代农业的精细化管理理念不谋而合。在现代农业中,合理安排农事活动是确保农业生产高效、可持续的关键。土壤健康是农业生产的基础。现代农业注重土壤管理和改良,通过土壤测试了解土壤养分状况,采用合理施肥和轮作制度等措施,维持土壤肥力,预防土壤退化。氾胜之提出的“务粪泽”,在现代农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深化。农业生产者利用有机肥和化肥的合理配比,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养分供应能力,同时注重水分管理,通过节水灌溉和智能灌溉系统等措施,实现水资源的高效利用。及时的田间管理对于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至关重要。氾胜之提出的“早锄早获”,在现代农业中转化为精细化的田间管理措施。农业生产者通过定期除草、病虫害防治和修剪整形等措施,保持田间环境的整洁和有序,为作物生长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同时,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无人机植保、智能监测等,实现田间管理的智能化和精准化,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品质。
种子选储古法新用。在《氾胜之书·收种》中,氾胜之指出:“取麦种,候熟可获,择穗大强者,斩束立场中之高燥处,曝使极燥。”意思是在收获麦种时,必须等待其完全成熟,然后选择那些穗大且饱满的麦穗,将它们捆扎好后放置在田中的高处或干燥的地方,充分晾晒至极其干燥。这样的做法体现了种子优选的重要性,选择成熟饱满的种子利于更好保持作物的优良性状。氾胜之还强调了种子保存环境的重要性:“种伤湿郁热则生虫也。”这句话揭示了种子在受潮或在湿热环境中容易生虫的规律,这一观点在现代农业中得到了进一步的验证和应用。研究发现,种子的储存环境对其发芽率、活力和寿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在种子储存过程中,必须严格控制温度和湿度,以防止种子受潮、发霉或生虫。这一理念已经广泛应用于现代农业的种子储存和处理技术中,为提高种子的质量和利用率提供了有力保障。
在现代农业快速发展的今天,氾胜之的农耕智慧被赋予了新的生命。科技的进步使得农业生产者对时节、土壤、水分和病虫害的监测与管理更加精准高效,而氾胜之的理念则为这些技术的应用提供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理论指导。从春耕夏管到秋收冬藏,每一个农业生产环节都闪耀着氾胜之农耕思想的光芒。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资源环境的挑战日益严峻,现代农业需要更加智慧、高效和可持续的发展路径。氾胜之的农耕技术思想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启示,即在尊重自然规律的基础上,通过科技创新和精细化管理,实现农业生产的优质、高产和高效。这不仅是对古代智慧的传承,更是对现代农业发展的有力推动。因此,更应该深入挖掘和传承氾胜之等古代农学家的智慧,将其与现代科技相结合,推动农业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发展。
(作者单位:菏泽市农业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