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五
2024年11月22日
第A4版:理论与实践

深入学习贯彻新修改《统计法》 奋力开创依法治统新局面

□ 肖治海

在新时代新征程中,统计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性基础性工作。统计数据作为国家宏观调控和科学决策管理的重要依据,其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和及时性至关重要。2024年9月13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新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以下简称新修改《统计法》),为全面推进依法统计依法治统提供了坚实的法律保障。

深刻领会《统计法》修改的重要意义。新修改的《统计法》,围绕坚持党的全面领导、贯彻新发展理念、落实防范和惩治统计造假责任、推进统计信息共享、加强统计信息化建设、发挥统计监督职能作用等重点内容,作出了新规定,明确了新要求。这一修改不仅体现了国家对统计工作的高度重视,也反映了经济社会发展的新需求和统计工作的新挑战。此次《统计法》的修改坚持问题导向,对统计监督等统计基本职能予以充实,对统计调查、国民经济核算等统计基本制度予以补充完善,对统计数据造假等违法行为的法律责任予以强化,能够从根本上解决统计工作中深层次的问题和矛盾,对于新时代新征程统计服务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新修改《统计法》对于推进统计事业更好服务新时代新征程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有助于保障统计资料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和及时性,发挥统计在了解国情国力、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同时,新修改《统计法》还强调了统计工作的法治化、规范化和科学化,为全面提升统计工作水平提供了法律保障。

准确把握《统计法》修改的主要内容。此次《统计法》修改在保持现行《统计法》制度框架基本不变的基础上,重点在统计监督、防范和惩治统计造假、统计信息共享等方面进行了修改和完善。新修改《统计法》在立法层面进一步强化了党对统计工作的全面领导,使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意志。增加了“国家构建系统完整、协同高效、约束有力、权威可靠的统计监督体系”相关内容,明确了统计监督体系、统计监督的法定内涵和职能定位。新修改《统计法》多个条款对改进统计调查方法、优化统计数据采集方式提出要求,规定了统计数据的采集方式、处理方法和质量控制要求,以确保统计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新修改《统计法》规定了统计信息共享机制,有利于提高统计资料利用效率和政府统计整体效能,减少重复交叉调查,减轻统计调查对象负担。新修改《统计法》就建立健全防治统计造假责任新增加一条,规定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应当将防范和惩治统计造假、弄虚作假纳入依法行政、依法履职责任范围,建立健全相关责任制,强化防治统计造假的制度刚性和法律约束,切实维护统计数据质量生命线。

扎实做好新修改《统计法》学习宣传。学习宣传新修改《统计法》是推进依法统计依法治统的重要一环,应采取多种形式和渠道,广泛宣传新修改《统计法》的精神实质和核心要求,提高全社会的统计法治意识。抓住各级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做实做细“《统计法》进党校”,积极推动将《统计法》作为各级党校领导干部教育培训的必修课,以“关键少数”带动“绝大多数”。充分发挥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领学促学作用,带动党支部、青年理论学习小组深学细研。开展“嵌入式”普法宣传和新一轮统计调查对象法律事务告知全覆盖,充分利用中国统计开放日、“12·4”“12·8”等重要节点开展集中宣传,在业务培训、数据采集、调查访户、质量核查等统计调查业务全过程中组织开展贴近群众、通俗易懂的统计普法活动,积极营造《统计法》实施的良好社会环境。针对不同类型的统计工作者和统计调查对象,开展统计执法人员专题培训,普及新修改《统计法》的知识和要求,不断提升统计工作各方参与者法治实践能力。

全面抓好新修改《统计法》的贯彻实施。推进依法统计依法治统不仅需要法律制度的保障,还需要实践探索的支撑。我们要在日常统计调查工作中不断探索和创新依法统计依法治统的方法和路径。根据新修改《统计法》的要求,进一步完善统计制度体系,包括统计调查制度、统计报表制度、统计数据质量控制制度等,尽快做好《统计法实施条例》等统计行政法规、统计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的修订工作,确保统计工作的规范化和科学化。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推进统计信息化建设,加强统计数据的共享和协作,提高统计工作的效率和准确性。进一步压实防治统计造假责任,切实加强对领导干部统计工作的考核管理。加大对统计违法行为的监督和执法力度,对统计造假、弄虚作假等行为进行严厉打击和惩处,维护统计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加强统计法治队伍的建设管理,聚焦主责主业强化法治素养和能力建设,锻造一支忠诚干净的高素质队伍,为依法统计依法治统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

(作者单位:国家统计局定陶调查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