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五
2024年11月22日
第A4版:理论与实践

关于党校图书馆内涵式高质量发展的几点思考

□ 闫芳 李臻

在当今信息化、数字化的大背景下,传统图书馆的服务模式和运营机制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党校图书馆作为党校思想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功能和角色正在经历深刻的变革。研究党校图书馆内涵式高质量发展的实现路径,对于促进党校图书馆的功能发挥和服务能力提升、保障和提升党校的教研咨水平、响应新时代干部教育培训新要求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

党校图书馆内涵式高质量发展的作用和意义

为党校教学、科研、咨政提供重要支撑。党校图书馆作为党校的信息资料中心,目前已经基本形成资料门类齐全、覆盖党校教研咨政学科范畴、具有党校特色的文献信息资源体系,可为党校教师和学员开展咨政研究提供有效的资料信息服务。

为干部教育培训事业提供基础保障。党校是培养党的领导干部的学校,党校图书馆内含大量的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能很好地弥补平时对于原著、原文学习的不足,还可以通过多种形式的校园文化活动,培养党员干部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深层次阅读思考能力。

地市级党校图书馆的特点与定位

主要服务对象特点分析。党校图书馆的服务对象相对单一,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党校教职工,主要包括教研人员和行政管理人员。这类人员流动性小,具有良好的专业素养,对自身专业相关文献的需求更多;另一类是参训学员。这类人员的职业背景具有特殊性,多来自各级党委和政府,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与更多的实践基础,具有专业素养较强、更强调理论知识的实践应用性等特点。

职能定位分析。党校图书馆的服务主要包括知识服务、学习服务、文化服务和文化传承。一是知识服务。最大限度提供优质文献信息资源,为教研人员提供学科化、专业化、个性化的知识产品与信息服务;二是学习服务。进行“空间再造”,为读者学习、研讨、分享、交流提供合适场所;三是文化服务。举办各类文化交流活动、文艺演出和文化展览活动;四是文化传承。科学保存文献资源,如图书文献资源的典藏,古籍的普查、修复、展示等。

地市级党校图书馆内涵式高质量发展的现实困境

馆藏结构不合理。在文献资源的建设过程中缺乏明确的规划,馆藏资源老化、分散、缺乏系统性、更新慢,对各种文献资源的开发利用不到位,制约了教师和学员利用图书馆资源的热情。

空间布局缺乏整体规划。地市级党校图书馆整体规划比较偏向于传统图书馆的阅读格局,办公、藏书和服务三种空间互相独立,馆舍空间布局分散,功能不够灵活,环境设施落后,无法适应新形势下读者阅读习惯和阅读方式的深刻变化。

缺少多样化的文化活动。长期以来,省级以下党校图书馆的工作主要是收收藏藏、借借还还,坐等读者上门的被动服务方式,缺乏与读者的交流,在文化服务方面缺少思考,不适应学工人员读书学习需求的新变化。

馆员配置不足。基层党校图书馆大都存在人员结构不合理的现象,很多图书馆依然采用手动或者半自动化的管理模式。不少领导认为图书馆工作简单,不重视对图书馆人才的培养,导致图书馆馆员整体素质水平相对较低,维持传统的图书馆服务都很紧张。

地市级党校图书馆内涵式高质量发展的实现路径

充分结合读者需求,提高馆藏质量。以教学科研咨政的需求为基础,依据市面上图书流通情况,定期充实图书馆纸质图书报刊资源;做好图书剔旧工作,包括复本过多长期压架之书、陈旧过时发霉之书、残缺破损无法流通之书等。

实现空间再造,提供高雅舒适的阅读环境。图书馆的空间规划需要满足馆藏资源和教辅活动的功能,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合理规划办公区、藏书区和服务区,实现图书馆空间利用最大化,达到空间资源的最优配置。

依托党校系统优势,开展资源共建共享。图书馆要利用党校系统自上而下的整体优势,牢固树立共建共享观念,积极以分馆的形式加入省委党校图书馆数字资源系统,也要主动与各县区党校寻求合作,比如实现市县党校图书馆之间“通借通还”。

创新服务方式,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积极开展阅读推广,打造阅读文化品牌,定期或不定期举办新书推荐、读书沙龙等读者交流活动,丰富教职工和学员的精神文化生活,助力“书香党校”建设。

加强队伍建设,提升馆员服务能力和水平。图书馆要重视提升馆员的综合素质,改变被动的服务意识,提升文献信息资源服务能力,加快适应新时期党校图书馆的职能定位。 (作者单位:菏泽市委党校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