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单县杨楼镇有一对驻村青年夫妻,两人是相差一个年级的学哥和学妹,爱情长跑达10年之久,有过最浪漫的约定:博士毕业后,到偏远的农村工作,深入基层,服务群众,奉献社会,成就梦想。这对小夫妻就是清华大学水利水电工程系毕业的2016级博士生刘和鑫、2017级博士生张曼。
丈夫刘和鑫曾是湖北省优秀大学生,以专业第一的成绩被保送清华大学,荣获“全国水利十佳优秀毕业生”;妻子张曼紧随其后,次年以专业综合第二的成绩被保送清华大学。
两位有志时代青年在清华校园求知求学、互帮互助、携手进步,发表多篇学术论文,荣获多项奖学金,各自深耕不同的专业领域,成为彼此最坚实的后盾。
博士毕业后,刘和鑫与张曼成为选调生,在党组织的安排下,先后来到单县偏远的杨楼镇驻村工作锻炼。
刘和鑫驻守赵庵村,张曼则在与丈夫相距十几里的蒋楼村。
为了方便工作,也为了与妻子张曼见面,刘和鑫考取了摩托车驾驶证,每天行驶在乡村之间,小夫妻俩组织活动、宣传政策,共享一份工作成果、同获一份进取力量。
作为山东人的刘和鑫,感觉驻村“就像回家”。他经常下班后给留守孩子辅导功课,带领干部群众整治环境卫生,协助村里安装350余盏太阳能路灯……“因为刚来的时候村里只有几盏灯,不少群众晚上出门还要打手电,有些不方便,现在街道亮堂了,我心里也敞亮了!”刘和鑫颇有感悟,“事情只有先干起来,才能精进,成就感也越来越强!”
刘和鑫努力做好每一件事,赢得了群众信赖,很快融入乡村的大事小情中。他积极协调政府部门及农担、保险公司,落实山羊养殖贷款和养殖保险,联系北京、上海的校友企业和大型餐饮公司,不断拓宽羊肉销路,提高养殖利润,给养殖户吃了“定心丸”。
张曼不甘示弱、努力赶超,制定了帮扶困难群众工作方案,与鳏寡孤独老人建立了联系,求医问药、种植养殖、打扫卫生、更新户口信息……张曼跑前跑后不识闲,有时忙不过来就让爱人帮忙,因此刘和鑫也就成了蒋楼村的“好女婿”。
张曼捐出薪水、募集资金,举办孝善敬老饺子宴,邀请全村老人聚餐,还请来文艺宣传队唱大戏助兴。她把留守儿童的冷暖挂在心上,放弃休息时间为孩子们读图书、讲故事,孩子们的欢声笑语荡漾在小村小院。
通讯员 刘厚珉 记者 王富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