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三
2024年10月23日
第A4版:人文菏泽

张李庄

●菏泽地名前世今生●

张李庄位于郓城县原县城正南约1千米处。随着城区的发展和变迁,现在已经完全融入了城区,成为城区的一部分。

原张庄、李庄是两个自然村。1368年,张氏祖张昆仲由山西省平阳府洪洞县迁此定居,取村名许张庄,后改名为张庄。

明朝永乐年间(1403—1424年),李氏祖李京兆由浙江省石门县迁至济宁市任城区。明朝万历年间(1573—1619年)四世祖李弘迁此定居,后八氏祖李舜民也迁此定居,取村名李庄。1951年,两村合并,改村名为张李庄。2010年,归属郓州街道。

张李庄现有160户、462人。村庄不大的张李庄在历史上出现过一个对郓城县及周边地区有较大影响的人物,他就是北洋将军张继善。

张继善,道号觉悟,字葆真、清溪,1880年出生于山东郓城城南二里张庄(今张李庄);1909年因灾荒投亲,举家迁至今江苏省沛县张庄镇胡楼村。

张继善青少年时家境贫寒,村中曾遭匪患,财物被抢,父母被打。他一怒之下,投军从戎。多年军旅生涯,从士兵、到班排连长,逐级升迁。随奉军早期在黑龙江齐齐哈尔、富拉尔基一带驻防,先后任独立旅旅长、第13混成旅旅长、第五师师长,1926年授北洋将军、上将军衔,任陆军第七军军长。

在镇守使任内,鲁西南成武、嘉祥、郓城、巨野等地闹红枪会,上峰严令限期剿灭,不惜人人过刀。张继善一面强令各县区解散红枪会,一面从牢中提出几个死囚顶替红枪会头目,行刑后向上峰报告匪患平定。此举兵不血刃,避免一场血腥杀戮。百姓们感恩善举,民间称张继善为张善人,在多地给张继善立功名碑。

1928年,北伐战争摧垮了直奉联军。一夜鏖战,奉军几乎全军覆没。张继善单人独骑在凌晨突围,到一村头岔路口,正犹豫时,一位仙风道骨的鹤发老妇人翩然而至。刚刚张口问路,老妇手指右侧大路说:“将军,请走这条路,不要拐弯,不要回头。”将军施礼后策马疾行,一直走到郓城老家。从此解甲归田,远离血腥沙场。

日伪时期,郓城为国共、日伪等多方势力交集之地。他利用盐店经理身份,多次营救共产党人和进步青年,被传为佳话。郓城县伪县长刘本功心狠手辣,经常抓捕共产党员和抗日青年,被抓捕者即被枪杀或者活埋。张继善曾对刘本功有救命之恩。有一天,刘本功请张继善吃饭,有人报告抓住8名共产党员。刘本功下令就地审讯后立即活埋,张继善当即拦下,要刘本功放人,刘本功只得服从。

当时微山湖西岸有一段到十九段19个自然村,因怀疑村内有人吸毒贩毒,被抓去32人,拉到刑场就要被活埋。张继善知道后,快马加鞭赶到刑场,将他们释放,又发给每人10块银圆,挽救了32个家庭。

张继善戎马半生,善良一生,没置家产,没留遗产,于1970年善终。 魏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