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三
2024年10月23日
第A4版:人文菏泽

曹州老城的七十二牌坊

新建曹州城的“甘棠遗爱”牌坊

曹州老城早有“七十二牌坊”之说,可现在却有些人持怀疑态度,还有些“老菏泽”人也说,没有见到过这么多的牌坊。于是,我便去查阅史料和实地寻访。在《菏泽市志》上记载了十个牌坊,且有简介。《新修菏泽县志》(光绪年间)记载了七十二个牌坊,只有名字。由此看,这“七十二牌坊”,只是明清时期曹州城的一道独特风景。

有位在老城中久住的张先生讲,他记忆中的牌坊也只有三十几座。有位陈先生讲,据他的上辈人说,很多牌坊由于风雨剥蚀、长年失修而自然损毁。特别是清末民初时,兵荒马乱,地震水灾,加之人为破坏,使城中的牌坊所剩无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由于城市建设,还有“破旧”风波,城中牌坊全都拆除,无一幸存,给后世留下一些遗憾。

牌坊是中国特色的传统古建筑,是一种特有的文化符号,也是一种地方文化的象征。牌坊通常多建于街市要冲和名胜之处,主要用于昭示前人的才德功名和高尚美德,宣扬社会道德观。曹州老城,自明正统年间建置以来,重文兴教,化俗正风,明清两朝贤俊辈出,城内坊表,林林总总,遍布街坊的各个角落。

曹州老城中的牌坊风格多样,造型各异,规格不同。建筑多以木、石为材料,采用榫铆技术,三间四柱者比较普遍。通常梁柱上雕有图案,寓意吉祥和美好。匾额题字,柱上刻联,透露出浓厚的文化气息。老城中的牌坊多见于标榜功名、彰显业绩、崇扬善举、褒奖贞节等,这里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以下列举部分牌坊,予以简单介绍,供大家一起研究和探讨。

在东大街有座“四世一品”坊,又称“郭家牌坊”,是为明代户部尚书郭允厚及上三代而立,位置处于今邮电局门口处,是一个跨街石坊。牌坊高16米,宽10米,三门四柱,双檐斗拱式。坊额有“四世一品”四个大字,苍劲有力。坊梁上雕有仪仗图,玲珑剔透。1958年,因扩街修路被拆除,此坊也是唯一留下图片的牌坊。

在小隅首南(中正街)有座“两世文衡”坊,又称“何家牌坊”,是为铁面御史何尔健和工部尚书何应瑞父子两代而立。牌坊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就被拆除。何尔健为明万历十七年(1589年)进士,官至大理寺丞。何应瑞为明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进士,官至副都御史、工部尚书。在西大街东还有座“柱史坊”,专为何尔健而立。

在潘隅首北(鼓楼南街)有座“瀛州独步”坊,又称“三御史坊”,是为明代大理寺丞、都察御史吴楷及上二代而立。牌坊为石座木制,三门八柱,三楼庑顶,雕梁画栋。坊正面匾书“瀛洲独步”,背面匾书“杏苑传芳”。民国后,因年久失修,彩绘脱落,铆榫松动,坊体变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政府为了交通安全而拆除,并立碑以资纪念。

位于中大街和东大街上的“四连坊”,依次为“解元坊”“进士坊”“都宪坊”“冢宰坊”四座牌坊,又称“李家牌坊”,都是为明代吏部尚书李秉而立,这也是曹州城中最早的牌坊。四座牌坊是李秉的历程丰碑,是其不懈奋发、步步登高的四重奏。可见李秉声望之高,登科之荣耀,在家乡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位于中大街上的“三连坊”,指的是“进士坊”“夺锦坊”“恩荣坊”,有人又称“董氏牌坊”。连续三座牌坊都是为董宣而立。董宣,博学善文,豪爽负气,明弘治三年(1490年)进士,为德清县令,时称其明。其中的“恩荣坊”,是特指皇帝对有显著功迹者下诏嘉奖,由地方出银建造的,可见其荣耀之高。

在小隅首北(中学前街)有座“民之父母”坊,又称“万民坊”,是地方民众为曹州知府杨自钦而立。坊额前面书有“民之父母”四字,背面书有“君子乐只”四字。清康熙年间,菏泽因旱涝灾害而歉收,时任知府杨自钦免征地丁钱粮,但未蒙朝上批准,乃以自己资财赔垫。地方人感其恩德,遂立坊以示纪念。

在县府街有座“父子进士”坊,为进士张九歌及其子张瑶而立,还有座“兄弟登科”坊,是为张九德和张九歌兄弟敕建。张九歌,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进士。初授户部主事,累官陇右副使,进阶中宪大夫,历有能声。子张瑶,明万历十七年(1589年)进士,知蠡县,以勤政廉能著称。

在东大街“四世一品”坊西,有座“少卿坊”,是王绍之为己而立,传说此坊原建于郭家大门口。因在王绍之小时,郭家把牌坊立在了王家地盘上,被王绍之质问:“我以后把牌坊立在哪里?”郭尚书随口而应:“立在我家大门口!”待王绍之长大,官至少卿,便把牌坊立在郭家门口,迫使郭家大门东迁。此坊后因地震受损被拆除。

在府署前(中学前街)原有座“古曹名邦”坊,又称“宣化坊”,为纪念府署修建而立。相邻还有座“曹邦麟风”坊,是知州周鼎创建,为全州科第而立。在中大街有座“九进士坊”,为李秉等九位进士而立。在西大街有座“鸾浩重褒”坊,为进士张九叙而立。在宋隅首西(青云桥处)有座“宪台坊”,是为进士王绍而立。

在广亮门处有座“廷尉坊”,为大理寺丞成守节而立。还有座“廌绣坊”,为进士、监察御史徐舟敕建。在典当街西有座“三世二品”,为刘汝康三代尚德敕建。在刘隅首有座“尚义坊”,又称“刘牌坊”,是为义民刘荣而立。在大隅首南(考棚北街)西,有座“敕褒孝子”坊,为生员王映旭而立,于1959年拆除。

在澡塘街有座“龙章褒节”坊,为李毓馨妻王氏立;在考棚西街有座“松贞玉粹”坊,为何瓒妻连氏立。以上两座都是骑路坊,因有碍交通,于1959年拆除。在老北门里东街有座“敕旌贞节”坊,为张盘龙妻王氏立,后因地震损毁拆除。在王爷庙街有座“名闺霜节”坊,为萧垓妻何氏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自破石坠,嗣后拆除。

还有“掇月坊”为陈九畴立,“世科坊”为李聪立,“观光坊”为刘良立,“麟奎坊”为李明立,“登科坊”为李凤立,等等。牌坊诸多,不再一一列举。

这些老城中的牌坊,是曹州历史文明的真实写照,是曹邑之民的骄傲。立牌坊旌表德行,承沐后恩,是流芳百世之善举。立牌坊点缀城市,引人入胜,以装饰古城之门面。今逢老城曹州改建,提议建造一些牌坊,让其城市魅力得以升华。

文/图 邓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