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三
2024年10月16日
第A6版:文学副刊

写作是心灵的牧歌

□ 李志联

培根说:“读书使人充实,写作使人准确。”我最大的业余爱好是读书写作。同学、朋友里面也有不少和我一样喜欢读书写文章的,只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写文章的越来越少,单位同事也大多把“写材料”作为一桩费力劳神的苦差事。

多年笔耕不辍,发表作品的样报样刊和样报剪贴本以及获奖证书,已占据了半个书橱,也是我每次搬家的重点保护对象。常常会有同学、同事问我:还在坚持写作啊,一个爱好坚持这么多年,不容易啊!很多时候,我只是淡然一笑:业余爱好,心里喜欢。当然,这里面有谦虚的成分——在当下和平稳定的社会,自己想做的事,又没人去逼迫,当然是喜欢的。

不过,我多年坚持不懈地写作,也绝不仅仅因为喜欢。写作于我而言,更是一段绵长又广阔的心灵成长史,是放牧心灵的天然牧场,是精神世界的后花园和灵魂的修道院。

我深知,进入字间生活,需要一种心境,一种纯净、淡泊的心境,一种“不为物役,不为形牵”的自自然然的心境。“面壁十年图破壁”,需要的是一种修炼,一种厚积薄发、寓动于静的修炼。以书为船,以笔做帆,穿过一道又一道险滩,向心灵的远方航行,挥桨于文字的河流,一路辛劳,一路放歌,不觉间便走过千山万水……攀登的人越少,风光越迷人——优美的风景,总在高处、险处,更高更险处。

我依然记得,多年前在鄄城郊区某城边村居住时,由于家中电脑没有联网,晚上写完、修改完稿件,我经常在夜里十点以后带着U盘、骑着自行车在路灯昏暗甚至断断续续的城郊小路上往几公里外的单位急赶,风雪无阻,为的是能够及时将稿件发送出去,以便编辑能够早日看到、早日采用!

心中有希望、有梦想,再黑的路也有光亮。一个人从单位发完稿子骑车回来,我犹如卸下了背负很久的重担一样,浑身轻松,通体舒坦,那种农夫般辛勤劳作之后的充实感、成就感持续激励、鼓舞了我多年,直到我居住的城边村通上了宽带、联上了网络。

人生路漫漫,难得一招鲜。从某种程度上说,写作的习惯改变了我,也成就了我。坚持不懈地写作,无意间帮助我在单位有了“立足之地”,我凭借“菏泽银行业一支笔”的虚名由乡到县、由县到市,从柜员、秘书到副主任,从副主任到主任、总经理,期间还被推荐到省行机关挂职交流。参照所谓的“体制内”标准,也曾被同事羡称为“人生赢家”。

更幸的是,受我影响,儿子从小就喜欢听故事、看课外书。我至今记得,某年冬天的周末清晨,我趴在被窝里给正上幼儿园的儿子读《儿童文学》上的一篇文章《守着十八个鸡蛋等你回来》,故事很长,也很生动,听得儿子泪珠连连,最后泣不成声……

后来,随着我的工作调动,儿子从鄄城转学到菏泽,如愿从菏泽一中的宏志班考入复旦大学。中学期间,儿子开始尝试文学写作并小有收获。前不久,儿子成功保研,喜爱读书、偏爱科幻、攻读医学的他正在创作一篇“以未来基因改变人类”为主题的科幻文学作品。我相信,温暖多姿的文学之光同样会照亮他未来的人生之路。

笔下自有金和玉,文中常伴帝与仙。拥书万卷,刊文千篇,于我而言,胜过南面百城,富过财宝满院。我常常想,即便我工作一事无成,一生无奖,平平碌碌,默默无闻,至少还有这些心灵流淌出的文字温暖我、鼓励我、亲近我。

最是书香能致远,翰墨点滴可流传。爱好读书吧,读书是最简洁平实的尊贵;坚持写作吧,写作是不设保质期、毋需退休的终生事业。忙忙碌碌中,写作依然会是我不变的精神追求和永恒家园——脚踏大地,仰望星空,我手写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