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是我国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道家学说的主要创始人。《庄子》被称为“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其思想涵盖当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影响深远而广泛。
在中国的历史典籍上,咏庄诗词体量巨大。翻阅诗词选集,查阅网上文献,真切地感到,无论古今诗家,咏庄诗词皆是发自作者心底的吟唱,是诗人用“心”悟《庄》的结果,反映出的是庄子无边无际的影响,其艺术魅力、思想特色袒露无遗,一个高远绝尘的智者形象也跃然纸上,加上诗家赞庄、悟庄、解庄,警句频出,给人一种艺术的享受。
咏庄诗词对庄子的褒扬
揽书名篇名入诗。《庄子》又称《南华经》,《汉书·艺文志》著录为52篇,今存的33篇,由西晋玄学家郭象整理。《诗人眼中的庄子——中国历代咏庄诗词选》收录的诗词中,诗人把《庄子》篇名纳入诗中,以之表达自己的思想观点,阐释篇目意涵,展现读庄感受,评介庄子作为。宋代文天祥的“齐物《逍遥游》,大抵蒙庄意”、元末刘崧的“手把《南华经》,闲来看《秋水》”、明代谢元汴的“逍遥《齐物论》,读之心魂彻”、清代成鹫的“何时过我东林下,共爇松灯读《让王》”,就把《逍遥游》《齐物论》《秋水》等《庄子》的篇名揽入其诗。
引里籍故里入诗。庄子的里籍在哪儿?《史记·老子韩非列传》中说:“庄子者,蒙人也。”因为“蒙人”这个“蒙”,庄子就有了“蒙叟”“蒙庄”“蒙吏”之称等,他的家乡也被称作“蒙邑”,这在咏庄诗词中表现得也很充分。如:东晋支遁“萧萧柱下迥,寂寂蒙邑虚”,南北朝庾信“蒙吏观秋水,莱妻纺落毛”,宋代刘克庄“蒙叟达观鹏鴳,子云自视蛇龙”,明代邢云路“蒙庄一语疑千载,欲学游仙恐浪思”,近现代庞俊 “放翁老卜龟堂隐,蒙叟闲看蜗角忙”等等,皆属这一类。
执寓言故事入诗。借寓言故事阐述自己的思想,表达其对自然界的理解和对道的诠释,是《庄子》一书的写作特色,司马迁称其“著书十余万言,大抵率寓言也”。故,爱庄、咏庄、释庄、论庄者成文吟诗都离不开庄子眼中的寓言故事。《庄子》的开篇是《逍遥游》,它塑造的鲲鹏形象,历来被人推崇备至,“鹏程万里”“鲲鹏之志”“鲲鹏展翅”等成语即源于此,这在咏庄诗词中也常被提及。
咏庄诗词对《庄子》的阐释
关于“养生”。《庄子》对生命是珍爱的,在《养生主》《达生》《至乐》篇里,创用了“养生”“卫生”“尊生”“长生”“全生”等概念,在《骈拇》中直言反对“伤性”“残生”。他的养生观,重在精神层面,即卸除世俗,心情愉悦,活得自在,主张以“心斋”“坐忘”的方式实现修身养性。咏庄诗词中很好地体现出了这些思想观念。如:南北朝庾信“心斋悯昏垫,乐彻怜胥怨”,顾欢“达生任去留,善死均日夜”;宋代方岳“正尔梅蒸苦翳霾,翛然清庙得心斋”,李洪“能安寂寞兴何长,自觉无机称坐忘”,陆游“赖有铭心语,南华论坐忘”,陈深“应解庄周学,全生不近刑”;元明间陈谟“林下散樗难大用,道旁苦李得全生”,明欧大任“玩世山中榻,尊生意独偏”等等。
关于“无为”。《庄子·至乐》:“天无为以之清,地无为以之宁,故两无为相合,万物皆化生。”“无为”是庄子政治观的核心,这一思想涉及到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在政治、自然、人生方面影响深远,极富现实针对性和普世价值。这在咏庄诗词中都有反映。南北朝江淹“庄生悟无为,老氏守其真”,李谧“周孔重儒教,庄老贵无为”;金元时期李道纯“损之又损无惩窒,绝学无为入圣基”,薛季宣“无为四时行,天游有真乐”;明代陆西星“君子蒞政,莫若无为”,胡布“我有无为治,清已式天下”;清代姚燮“要约五千归抱一,分明帝治尚无为”,近现代胡朴安“南面治无为,重华名垂后”等皆属此。
关于“游世”。庄子的主张既非真正的“入世”,亦非纯然的“出世”,而是介于两者之间的“游世”。他是游世思想的鼻祖。他处理进与退的理论和实践,已经成为我国历代知识分子的榜样。“齐生死,一物我”是他游世思想的理论基础。许多咏庄诗词中涉及到这一问题。如:宋代杨时“游世在虚己,浩荡与时俱”,吕本中“人生浪游世,世网未易触”;元代侯克中“醉梦齐生死,闲身任去留”;明代李学一“火传见真性,游世见天行”,胡一桂“游世若是,体道其昭”,彭孙贻“早卜行藏宜遁卦,难齐生死问南华”,清初陈恭尹“虚能游世事如何,齐物庄生古未多”,朱昆田“大笑蒙庄子,物我安能齐”等等,都对庄子的游世思想有深刻的理解和阐释。
咏庄诗词对《庄子》价值的描述
祛病疗疾。南怀瑾先生曾说“道家文化很像药店”,又有人称《庄子》是“失意者的《圣经》”“中国文人的精神后花园”,庄子被人称为心灵的导师。事实上,庄子“逍遥游世”“随遇而安”的思想,确实是一剂治愈心灵疢疾的药方、一剂疗疾祛病的养生“善药”。
清醒处事。庄子的处事观对后世有很大影响,他冷眼看功名利禄,保持本真之性,提出警惕名累、物累、情累,斩断名缰利锁诱惑的忠告,极有警醒意义。诗人眼中这些方面的思考同样不少。明初胡布“烈士有名累,不耻贫贱时”,王称“惟应屏物累,可与悟玄机”;清代张象津“爰有达生人,空洞无物累”,郭之奇“拟将情累向时除,尽遣聪明绝羡馀”;近现代王蘧常“只愁凿齿还名累,得似王骀悟道尊”,都有涉及。
老庄换位。庄子与老子并称“老庄”,在道家思想发展到巅峰的魏晋时期,称“庄老”者盛行,而后二者并行不悖,这一现象在咏庄诗词中也有体现。如三国时期嵇康“猗与庄老,栖迟永年”,唐代张祜有“昨日偶拈庄老读,万寻山上一毫釐”,宋代范仲淹有“熙如揖庄老,语人逍遥道”,梅尧臣有“始慕老庄术,终厌道德贫”,明代苗蕃有“亳蒙灵异江淮聚,庄老仙风威武家”,清代王士祯有“晋贤名理宗庄老,,祖印西来得未曾”等等,说明庄子虽然继承了老子,但庄子的历史地位并不逊于老子。
萧若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