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用是郓城县张营街道车市村人,中国古典名著《水浒传》中的著名人物,梁山起义军的军师,在梁山108将中排名第三。
吴用学识渊博,才智过人,绰号“智多星”。他生得眉清目秀,面白须长,人称“吴学究”,道号“加亮”先生,参与了梁山起义军所有的大小战争。
吴用上梁山之前,在乡下以教书为生,生活虽然清贫,但是他的聪明才智却是众人皆知,人们都以能结交“吴学究”为荣。
当时的郓城县令是个贪官,平时欺压百姓,横征暴敛,老百姓对他恨之入骨,只是找不到适当的方式整治他。这个县令没把吴用放在眼里,但为了增加炫耀的资本,曾几次请吴用来县衙叙谈,但都被吴用以种种理由拒绝,心中不免有些不悦。
这天,这个郓城县令即将离任,当地乡绅名流闻讯都来郓城县衙送行,阿谀奉承的话说了一大堆。县令却有一事觉得十分遗憾:自己在郓城为官三年,竟然请不来“吴学究”一次,岂不让人笑话?倘若离任前吴用也来捧场送行,自己岂不是在郓城有了圆满的结局?于是赶忙派人去请。本来,这位县太爷并没有抱多大希望,可出乎他预料的是,吴用很快就来到了郓城县衙。县令赶紧把吴用让进客厅。吴用来到客厅,看到地方的名流都在场,便说:“小生布衣平民,一个穷教书的,一无钱财为县太爷备办厚礼,二无美酒佳肴为大老爷摆宴送行。可是大人离任,众位到来,我也得略有表示。”县令一听,顿时喜出望外,连忙道:“吴先生,不必客气,不必客气。”吴用道:“今天高客名流满座,我来打一个哑谜大家猜猜,也权当一个助兴的酒令。”大家为了讨好县令,一齐说:“好,正好一睹吴先生才学。”吴用趁势又说:“既是猜谜,也得立个条令,猜对了喝县太爷的美酒,可要猜错了呢?”县官忙说:“就请先生作主。”吴用一笑,也不客气,就说:“猜错了也不必罚钱,就请衙役打他一个嘴巴。”
吴用接着开始打谜,他打的是一个哑谜。只见他举起手,向上一指,向下一指,向左一指,向右一指,然后向前跨一步,绾绾袖子就坐在了椅子上。
在场的人看完这套手势,谁也猜不透是什么意思,都不敢轻易开口。县令贝众人不语,心想:论学问还是文举人最多,于是就指者身边的一位文举人说:“你先猜。”
文举人早觉得胸有成竹,只是不敢抢在县令的前面。但既然县令让自己先说,机会难得,就赶紧走上前,说:“上知天文,下晓地理,左通古,右博今,笔前砚后,本人是位举人,人前一站,当之无愧。”说罢,洋洋得意。可是吴用连连摆手,县官只得命衙役重重地打了文举人一个嘴巴。在场的武举人是文举人的弟弟,见哥哥挨了打,很不服气,不待县官吩咐,挺身上前,大叫:“我来猜!上打雪花盖顶,下打古树盘根,左枪右剑,前弓后箭,本人是一方武举,人前一站,从不吃亏。”说完了,怒目而视瞪着吴用。
吴用不慌不忙,仍旧连连摆手。县官只好让衙役又打了武举人一个嘴巴。
县令见文武举人都猜不对,知道众人再猜也是枉然,便对吴用说:“吴先生,他们都是无用之辈,还是有劳先生把谜底说出来吧。”
吴用喝了口茶,清了清嗓子,起身对众人道:“这个谜底是:我上天无路,入地无门。左不如大人会抠,右不如太爷会诈。你前名后利,今朝离去,良心何在?”说罢,不待大家反应过来,大笑而去。
大家清醒过来后,都哭笑不得,尤其是县令十分尴尬。
县令好大喜功,本想沽名钓誉,却不想自取其辱,成了人们茶余饭后的笑话。 魏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