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轩溯悦 李索兰
2024年5月22日至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考察时强调:“山东要担负起新时代的文化使命,在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上积极作为。要坚定文化自信,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以国际孔子文化节等为载体深化文明交流互鉴,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华文化影响力伴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快速提升。山东作为儒家文化的发源地,必须担负起新时代文化使命,推动中华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使中华文化在世界文化发展中独领风骚。
坚定文化自信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坚定的文化自信,是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的内在力量和底气。只有文化自信自强,才能理直气壮地向世界传播自身文化。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华民族以自强不息的决心和意志,筚路蓝缕,跋山涉水,走过了不同于世界其他文明体的发展历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风骨神韵、革命文化的刚健激越、先进文化的繁荣兴盛,共同铸就了我们坚定文化自信的强大底气。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就是要在世界各种文化交流激荡的大潮中,时刻保持清醒头脑,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做到昂扬不张扬、自信不自满。一是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先秦诸子、汉唐气象、宋明风韵……五千多年中华文明史蕴藏着取之不尽的故事资源,我们有讲好中国故事的丰富素材和深厚底蕴。二是着眼于挖掘中华文化深厚的生命力,体现中华文化强大的凝聚力,彰显我国具有先进性、人民性、真实性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世界增强对中国真实、立体、全面的了解。
坚定文化自信有利于更好地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提高我国在世界文化格局中的定位,增强中华文化在国际社会的吸引力和影响力,提升我国国家文化软实力。
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
中华文明的国际传播是一项立体、全面的工作,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政府部门、媒体、各类机构、团体和个人等全社会各方面的通力合作、久久为功。国际传播要考虑到不同区域、国家、群体对中国的了解和需要各不相同,所以针对不同受众的传播方式要精准细致,有的放矢。
一是要充分利用数字技术赋能中华文化传播。借助全息技术、虚拟空间、沉浸式交互体验等,使文化传播从故事化、形象化到数据化、要素化,有效运用短视频、微电影、动漫游戏等多种方式,让受众愿意听、听得懂、听得进,不断增强国际传播的亲和力、感召力、实效性。比如以流行音乐演绎中华古典诗词的《经典咏流传》,运用沉浸式、电视化、通俗化的表达让文化典籍变成可体验的《典籍里的中国》等,为观众带来超时空、强互动感官体验的“中国节日”系列节目,促进海外受众了解中国文化。
二是要善借“外嘴”,让认同中国和中华文化的各国政要、留学学者、国际友人、海外“网红”生动讲述他们和中国的故事。通过开设海外社交账号,广泛建设积极可为、友好合作的国际传播海外社交民间账号矩阵,变“自说”为“他说”,拉近和海外受众的心理距离,增加他们对中国及中华文化的心理认同和向往,提升国际传播效能。
深化文明交流互鉴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告诉我们,只有交流互鉴,一种文明才能充满生命力。”人类文明是多彩的、平等的、包容的,不同文明之间应该相互尊重、和谐共处,让文明交流互鉴成为增进各国人民友谊的桥梁、推动人类进步的动力、维护世界和平的纽带。
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之一就是包容性,善于吸收其他文化的思想精华,注重与其他文明的交流互鉴,从而使自身不断焕发新的光彩和生命力。提升中华文化传播力、影响力,就要加快构建全方位、多领域、深层次的文化“走出去”新格局,以文载道、以文传声、以文化人,弘扬中华文明蕴含的全人类共同价值;深入开展同各国文化交流合作,广泛参与世界文明对话,促进中华文化和各国文化相互取长补短,实现共同进步,弘扬中华文明所蕴含的全人类共同价值,为人类文明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为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深厚而持续的精神动力。
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推动中华文明走向世界,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我们要坚持不懈地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自信自强,守正创新,向世界阐释推介更多具有中国特色、体现中国精神、蕴藏中国智慧的优秀文化,讲好中华文明的当代价值和世界意义,促进国际社会对中华文明及其蕴含的全人类共同价值的认知认同,不断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
(作者单位:中共郓城县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