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7月03日
第A3版:理论与实践

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

□ 丁伟

习近平总书记2024年5月23日下午在济南市主持召开企业和专家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党的二十大描绘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宏伟蓝图,确立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中心任务。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紧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这个主题,突出改革重点,把牢价值取向,讲求方式方法,为完成中心任务、实现战略目标增添动力。

中国式现代化在“顶层设计”方面,党的二十大已经做出了系统、全面而深入的分析、论述和安排。中国是一个发展中的东方大国,发展不充分不平衡是基本国情。践行和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全国各地不能搞一刀切,而应立足省情市情县情,把党中央的要求与本地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探索中国式现代化的不同路径、不同模式。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艰巨最繁重最复杂的任务依然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国家根基依然在农村。菏泽作为农业大市,更要深刻把握现代“三农”发展趋势和阶段性特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方针,把加快建设农业强市作为重大目标任务进行专项部署,持续打好粮食生产这张王牌,积极构建以粮食生产、果蔬加工和畜牧养殖等为代表的三次产业融合发展体系,为农业强省、农业强国贡献更多的菏泽力量。

优先考虑“三农”干部配置,注重选拔和培养熟悉“三农”工作的中青年干部充实到地方各级党政班子,将优秀干部调配至“三农”战线,把精锐力量下沉到基层一线。不断强化五级书记主抓乡村振兴的制度保障,建立健全上下贯通、无缝衔接、目标明确、聚焦问题、分别发力、精准施策、有的放矢、一抓到底的乡村振兴工作体系。县域是实施乡村振兴的主阵地,县委书记要当好乡村振兴的“一把手”、“总工程师”、“一线总指挥”。大力开展县、乡、村三级党组织书记乡村振兴业务培训、轮训、集训活动,不断加强各级分管负责同志的业务培训,切实提高其政治站位、思想素养和管理能力。将乡村人才振兴计划纳入党委人才工作部署,构建和强化人才服务乡村激励约束机制。把乡村振兴一线锻炼作为干部培养的一条重要途径,尤其是对在艰苦地区、关键岗位工作表现突出的干部优先重用。健全考核督查机制,将乡村振兴战略工作业绩、实效纳入各级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内容,对乡村振兴推进情况加强监督管控、“一站式”指导、动态式考核,并及时做好反馈和总结,实行量化考核,强化考核结果的实际效用。

优先满足“三农”发展要素资源配置,优先保障乡村产业用地需求。将农业用地“三权分置”改革与高标准农业建设、农地流转市场发展充分结合,在较大区域范围释放农田平整连片的规模效益、集群效应,在保障农户承包权的基础上,使家庭农场等农业经营主体便捷获得已平整连片土地的经营权。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完善农村金融市场、金融机构、金融产品体系,推进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试点,创新“政银担”合作机制,支持各类金融机构拓展“三农”业务。建立工商资本下乡激励机制,落实好税费减免政策。鼓励工商资本投资规模化种养、农产品加工、乡村旅游、现代乡村服务业、农村电子商务、农村社会事业等领域,构建和强化人才支撑体系,合理使用高素质农民培育项目资金,实施农村创业创新带头人培育行动,引导各类人才返乡创业、在乡创业、入乡创业、线上为乡创业。

优先保障“三农”资金投入。建立财政投入优质保障机制,完善财政投入增长稳定机制,确保力度不减弱、总量持续增加。推进财政支农体制机制改革,努力构建“大专项+项目清单+绩效评价”的支农资金管理制度和普惠政策与竞争性相结合的分配方式,务必确保农业生产发展资金的支持对象主要是农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以及承担项目任务的单位和个人。各项各类农业补贴不得用于与农业发展无关的支出,确保农业生产发展资金使用管理实行绩效评价制度,务必把评价结果作为农业生产发展资金分配的一个重要依据。

建立起绿色生态为导向的财政支农体系。统筹规划政府土地出让收益等各类资金,逐步提升全市土地出让收益用于农业农村的支出比例,全面支持农业农村建设。借鉴浙江省经验,建立转移支付地区分类分档体系,对市、县进行分类归档,建立换挡激励奖补机制,缩小市区、县域及地区之间的财力差距。做好农业农村重大项目谋划储备,推进项目库建设工作常态化,提高项目储备质量和层次,形成“谋划一批、论证一批、储备一批,实施一批”的具备较强可操作性的动态循环机制。

优先安排农村公共服务事业。推进城乡公共服务标准统一、制度并轨,实现从形式上的普惠向实质上的公平转变,强化政府的主体责任,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竞争的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体制,建立健全农村公共服务的长效机制。完善绩效考核、监督约束机制,提高农村公共服务的质量、覆盖广度、辐射面积和实际效能。 (作者单位:菏泽医学专科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