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朋友,你可曾到过洛阳?
无论你回答“是”或“否”,此刻脑海里一定会浮现两个鲜明的标签:“古都”与“牡丹”。
或许,几首耳熟能详的诗词正脱口而出,“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洛阳地脉花最宜,牡丹尤为天下奇”……
追溯历史。河洛大地点亮了中华文明的曙光。如果说,孔子入周问礼在洛阳遇见老子,大唐“双子星”李白与杜甫在洛阳邂逅,成就了中国历史上最激动人心的两次相遇;那么,“花中之王”牡丹与“千年古都”洛阳的文化情感交织,同样续写着流芳千古的“花”“城”叙事。
细细品读,一朵牡丹,曾盛开在无数隋唐文人墨客的诗词歌赋里,绽放在见证幸福联姻的一纸婚约中,定格在充满时代回忆的国民床单、搪瓷脸盆上。而今,一朵牡丹,在“颠覆性创意、沉浸式体验、年轻化消费、移动端传播”新文旅理念中升华绽放,让洛阳跻身“顶流”、火爆“出圈”,让古都形象熠熠闪光。
从某种意义上说,牡丹之于洛阳,之于国民情感,之于中华文化,早已突破植物学的范畴,成为融入人们生命、寄托幸福期许、感知文化自信的“精神之花”。
科技之花,绽放新光彩
春来谁作韶华主,总领群芳是牡丹。
胜日寻芳,漫步国家牡丹园,姚黄、魏紫、赵粉,夜光白、首案红、御衣黄,贵妃插翠、霓虹焕彩、青龙卧墨池……五彩斑斓的牡丹花海浩浩荡荡铺展开去,视觉冲击自不必说,单是吟诵芳名,就足以引发无限遐想。
“洛阳牡丹之所以名甲天下,文化成就了牡丹的高雅,而科技则扮靓牡丹的颜值。”洛阳市林业局局长罗宏伟说。如今,牡丹的一切惊艳,都离不开育种栽培技术的进步。
作为国家牡丹基因库,国家牡丹园引进收集了国内外牡丹品种1365份,以植物活体的形式,汇聚了中原、西北、西南、江南四大牡丹种群以及国外牡丹种群。
“丰富的种质资源,为牡丹育种原始创新提供了物质基础,但每一个新品种的育成,都要经历一番‘十年磨一剑’的坚守。”国家牡丹园高级工程师赵国栋说。比如,在园林上,追求色泽更加纯正、花形更加奇特的观赏牡丹;在产业上,则追求花茎更加纤长、花期更加持久的切花牡丹,以及含油量更高的油用牡丹……这正是牡丹科研工作者为之奋斗一生的事业。
在洛阳农林科学院,有一方不对外开放的“花园秘境”。其中,有一种名为“羽衣贵妃”的新品,堪比牡丹四大名品之一的“赵粉”。
“赵粉是牡丹传统名品,花形丰满、花色粉嫩,美中不足的是叶里藏花、略带娇羞。”牡丹育种研究员王二强说。为让“赵粉”抬起头来,团队用十年时间开展杂交育种,成功选育出性状更佳的“羽衣贵妃”,一鸣惊人。
不止于此。洛阳牡丹的催花调控技术也日臻成熟,可将牡丹绽放时间精准到“天”。牡丹栽培专家、洛阳神州牡丹园艺公司负责人付正林坦言,这些年,从北京奥运会到上海世博会,从APEC北京峰会到G20杭州峰会,洛阳牡丹一次次亮相国家重要场合,真正实力是创新。
从素面朝天的单一种群到姹紫嫣红的千百个品种,从“花开花落二十日”到“牡丹花开遂人愿”……在洛阳,一大批醉心于牡丹的科技工作者,用几十年如一日的坚守,换来满园繁花似锦。
目前,洛阳种植牡丹7.7万亩,在上海、广州、东莞、昆明等多地建立繁育基地,并成功创建国家级出口牡丹芍药种苗花卉质量安全示范区,每年有90万盆牡丹、1650万支鲜切花走向全国全球,成为人们幸福生活的点缀。
以花为媒,广交朋友。如今,名甲天下的洛阳牡丹,也正以包容开放的气度走向更大的舞台。在北大燕园,在上海人民公园,在粤港澳大湾区,在许多国际友好城市,都有洛阳牡丹的芳华。
盛世之花,点亮新文旅
“洛阳春日最繁华,红绿荫中十万家。”眼下,第41届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盛装登场。
穿梭在洛阳大街小巷,身着汉服、手摇团扇,成群结队的“公主”流连于千姿百态的牡丹花丛间,打卡、旅拍,“大片”频出。再游一次中国牡丹博物馆,看一场《寻迹洛神赋》沉浸式演艺,和“古人”对诗作赋,与“洛神”翩然起舞,同“簪花仕女”梦回大唐,让人瞬间穿越古今,邂逅诗与远方……
“国运昌时花运昌,太平盛世喜牡丹。”洛阳牡丹育种与栽培专家刘改秀感慨,“一朵花的命运与时代的脉搏相连,牡丹的跌宕发展史何尝不是一部城市史。今天,我们以花之名尽情欢聚,更是一次文化自信的回归。”
在大自然的芸芸众生中,牡丹本只一棵普通草木,花色、花形也相对单一。在刘改秀看来,牡丹之所以“登堂入室”,成为“花中之王”,一切缘于时代的机缘,缘于洛阳人对牡丹的热爱。
上溯至隋唐时期,洛阳作为当时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空前的繁荣让爱花赏花的潮流盛极一时。人们把不同品种的野生牡丹引入庭院栽培,创造了绝佳的杂交机会,成为牡丹五彩缤纷的肇始。
这从“花王”姚黄、“花后”魏紫的命名中可见一斑。宋代欧阳修在《洛阳牡丹记》中如是说:“姚黄者,千叶黄花,出于民姚氏家;魏家花者,千叶肉红花,出于魏相仁溥家。”
岁月流转,沧海桑田。19世纪至20世纪上半叶,国运跌宕、战火纷飞,洛阳牡丹资源遭遇重创。新中国成立后,1959年,周恩来总理视察洛阳,在问起洛阳牡丹情况时动情地说,牡丹雍容华贵、富丽堂皇,是我们中华民族兴旺发达、美好幸福的象征,要赶快抢救。
此后,伴随着社会主义建设如火如荼,作为国家重工业基地,洛阳大建设、大发展一日千里,王城公园、西苑公园等牡丹观赏园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改革开放,春潮涌动,洛阳牡丹迎来“高光时刻”。彼时,牡丹被确立为“市花”,并于1983年举办首届牡丹花会,“赏花之人比肩接踵,光鞋子就捡了一箩筐。”
迈进新时代,洛阳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新文旅思维为突破,跳出单纯“赏花经济”模式,打开了沉浸式文旅的新天地——
在隋唐洛阳城国家遗址公园,换上华服霓裳,登临恢宏宫阙,坐看唐宫乐宴,沉浸式体验“唐代人的一天”;在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隋唐大运河文化博物馆、洛阳古墓博物馆,玩一把“穿越剧本杀”,来一场“博物馆奇妙游”,简直是“这个Feel,倍儿爽!”……从“看景”变“入景”,从“走马观花”到“沉浸体验”,洛阳新文旅杀出了一条新路子,怎一个“火”字了得!
花运系国运。从盛世隋唐开篇,沿着历史长河款款走来,一朵牡丹花点亮一座洛阳城,也照见一个伟大的时代。
富贵之花,照亮新梦想
一朵牡丹,传承厚重历史,饱含创新基因,也孕育了多元产业。
当下在洛阳,牡丹不仅仅是一朵“只能欣赏”的花,还可以是一杯“可以细品”的茶,一种“美容养颜”的化妆品,一件“永不凋零”的文创牡丹瓷、牡丹画……
步入万景祥牡丹特产旗舰店,牡丹系列产品琳琅满目。一朵完整的牡丹全花茶在杯中“盛开”,茶香沁人心脾;凤丹牡丹花瓣经特殊工艺处理,与馅料巧妙融合,烤制成牡丹鲜花饼,咬一口唇齿留香;黄亮通透的牡丹籽油,则富含不饱和脂肪酸,极具营养价值;而牡丹精油与美妆融合打造的牡丹特色化妆品,深受女士欢迎……
“牡丹浑身是宝,根、干、枝、叶、花、籽均可实现资源化利用。”洛阳市林业局牡丹办负责人介绍。近年,在洛阳的大力推动下,凤丹牡丹、紫斑牡丹和牡丹籽油相继被国家列入新资源食品名录,国家标准相继出台。牡丹“入馔”“入饮”“入妆”,闯出了多元化产业发展之路。
“花开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如何让牡丹之美常驻?唐代白瓷烧制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李学武经过无数次摸索,创作出陶瓷技艺与牡丹文化完美融合的牡丹瓷,让一朵朵牡丹“盛开”在瓷盘上,栩栩如生,美轮美奂。如今,洛阳牡丹瓷屡屡作为“国礼”,登上大国外交舞台。
无独有偶。黄河之滨的孟津区平乐镇,一群老乡因为牡丹开启了“艺术人生”。
宣纸徐徐铺开,阵阵墨香扑鼻,调色、点墨、勾勒,行云流水之间,一朵朵色泽饱满、吉祥富贵的牡丹跃然纸上。在这里,执笔作画者不是画家,而是放下锄头的农民。“平乐的乡亲们爱牡丹、画牡丹,也从中讨到了名气和财气。”平乐农民牡丹画师郭泰森说。目前,当地的农民画师达到1000多名,年销牡丹画数十万幅,成为享誉全国的“中国牡丹画第一村”。
秦岭余脉,伏牛山腹地。栾川县赤土店镇因地制宜发展高山牡丹鲜切花种植基地,让困顿山区盛开了一份“美丽经济”。按照“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当地发展高山牡丹芍药1000多亩,乡亲们不仅种牡丹、卖牡丹,而且开办了农家乐、高端民宿,靠着“富贵花”闯出了“富裕路”。
一朵花,一座城,连着一个个梦想。
这梦想,是民族复兴的文化自信,是重振辉煌的古都新叙,是万千游客的幸福向往,是科研人员的不懈追寻,是非遗工匠的精雕细琢,是乡亲父老的致富希望……
亲爱的朋友,此刻,古都洛阳,牡丹正艳待君来!
洛报融媒首席记者 白云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