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03日
第A5版:文学副刊

童年的清明节

□ 魏建国

童年的清明节是难以忘怀的。尤其难忘的是清明节第一次祭扫烈士墓。

小学一二年级的学生是不能去祭扫烈士墓的,因为十岁左右的年龄,认为还是偏小,去的地方也相对远了。从三年级才能去县烈士陵园参加活动。

因为第一次参加这么大型的活动,大家既好奇又兴奋。前一天,班老师专门作安排:要听从指挥,不要离队。要穿柔软的鞋子,不要穿得太单薄等等。

有一个年幼无知的同学,第一次听老师说要扫墓,不明其然,傻傻地问:“扫墓,为什么不让我们带扫帚呢?”年轻的老师不满地瞪了他一眼说:“给烈士扫墓是向烈士献花圈的。”

清明节那一天,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排着整齐的队伍,迈着矫健的步伐,胸前飘扬着鲜艳的红领巾,精神抖擞,浩浩荡荡地向着10多里外的城东县烈士陵园挺进。

晴空万里,柳丝摇曳,花香阵阵。队伍的最前边是一面迎风招展的校旗,然后是统一着装的军乐队,军乐队老师手拿指挥棒,上下顿挫,十分有力。军乐队员们敲着鼓,吹着号,昂首挺胸,步伐整齐,所到之处格外引人注目,无论是车辆还是行人,都为我们让路。

烈士陵园坐落在宋金河东岸,院内到处是苍松翠柏,庄严肃穆。在正中央有一块高高的石碑,上面刻着几个苍劲的大字“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碑的顶部,镶有一颗花岗岩雕刻的红色的五角星。我在仰望它的时候,似乎能感受到它正闪闪地放射出万道光芒。我脑海中闪现出那些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前赴后继、视死如归的情景。正是千千万万先烈的生命,才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在烈士墓前,我们面带严肃,聆听讲解人员宣讲烈士的生平事迹。那一刻,我们仿佛看到了先烈们在炮声隆隆、硝烟弥漫的战场上,浴血奋战、视死如归的情形,同学们都沉浸到壮烈的故事情节里去了。对日本鬼子的仇恨,对英雄的敬仰,让我们小小的心灵波涛汹涌,恨不能自己生活在那个年代,也去和鬼子拼杀,也去保护老百姓,也成为像烈士们那样的英雄。

整个活动结束后就到了中午12点多了,老师宣布自由活动。大家都饿了,纷纷从口袋里、书包里拿出鸡蛋。讲究的同学还把鸡蛋染成了红色或者绿色,大家三五成群的,玩碰鸡蛋的游戏。碰破的鸡蛋就吃掉了,碰不破的鸡蛋继续参加游戏。有一个皮质厚厚的鸡蛋,把同伴的鸡蛋碰破而自己的完好无损,那种旗开得胜的喜悦,比吃鸡蛋更让大家兴高采烈。女同学们采到一些碧蓝的、鹅黄的不知名的野花。调皮的男同学,爬到柳树上去折柳枝,女同学们在树下大呼小叫地指挥。男同学扔下柳枝后,我们抢着拧一下看看,柳皮是不是离骨,拣离骨的做成柳哨吹。更多的柳条,我们会用来编成柳条帽,戴在头上,雄赳赳,气昂昂,感觉俨然是勇敢的游击队员了……

童年的清明节,已成为最独特的特殊记忆。虽然时隔多年,却依然清晰如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