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尧民(1543年—1606年),郓城县郓州街道张李庄人。在明朝先后任长州县(今苏州西南太湖北)知县、监察御史、江西巡按、应天府尹等职。
明朝万历年间,李尧民和同乡结伴从郓城赴京赶考,路遇歹徒,银子全部被劫。4人一路乞讨,苦不堪言。
有一天,见到路边有一客栈,李尧民便和3人商量,先到客栈歇息一阵。来到客栈,一位50多岁的男子走出来应酬。李尧民说:“我们4人住店,先弄点吃的,饭费、房费明天一块算清。”男子当场答应。
不一会儿,一个20多岁的姑娘将饭菜送了过来,4人饱餐一顿,回到客房。李尧民出去溜了一会儿,回来对3人低声说道:“我打听准了,老板叫卜天柱,端菜的名叫卜桂花,他们是父女俩。这个卜天柱见钱眼开,心狠手辣,时常叫女儿勾引住店客商,然后乘机敲诈客商钱财。我要教训教训他,不能随便欺负人。”
半夜十分,卜姑娘朦胧中觉得脸上一阵热乎乎的,似乎是谁在摩擦自己的脸,不禁又羞又恼,使劲朝对方挠了一把,并随即大喊:“抓流氓呀。”喊声刚落,一个黑影窜出了门外。
卜姑娘的喊声惊醒了卜天柱,他暗想:平时宰客,都是自己和女儿策划好的,今晚怎么提前行动了?便赶紧下床,顾不上穿鞋就往外跑。突然一把扫帚迎面袭来,卜天柱躲闪不及,脸上被扫帚划了很多血印子。
客店的客人被卜姑娘的喊声惊扰,纷纷来到卜姑娘房间,卜姑娘将事情叙说一遍,并再三说:“那家伙的脸被我挠破了,谁脸上有血道子就是谁干的。”李尧民说:“各位不要慌张,看看歹徒还留下什么证据没有。”大伙举灯四下张望,发现床下有一双男人的鞋子。
就在大伙就要相互观望之时,李尧民悄悄往外扯了一把卜天柱。李尧民把他推进他的卧房,随手立即关上房门说:“你咋这么不正经,调戏自己的闺女。”卜天柱不明何意,李尧民低声道:“所有人就你自己没穿鞋,就你脸上有血印。不是你干的还是谁?”
卜天柱顿时明白了一切,但证据确凿,有口难辩,就是跳了黄河里也洗不清了。李尧民接着说:“你在这里好好想想,看怎么才能收场。我把客人都撵回房间。这事如果张扬出去,你今后还怎么在这里混下去?”
李尧民回到卜姑娘房间,朝卜姑娘递了个眼色,便对众人说:“店家说了,卜姑娘时常做噩梦,刚才是没有的事,大家都回去歇着吧。”
见众人离去,李尧民对卜姑娘说:“明白人不必细讲,只有你爹脸上有血印子。”又从地上捡起一双鞋递给卜姑娘:“认得这双鞋吗?”自从母亲去世后,父亲穿的鞋都是自己一手缝制,自己当然认得。她把鞋拿到灯下,顿时全明白了。
李尧民又说:“家丑不可外扬,再说,你爹从小把你拉扯这么大也不容易,他在屋里后悔得哭呢。你什么也别说了,就当刚才说的全是梦话,这事我会给你们摆平的。”
第二天,李尧民算账退房,悄悄对老板说:“你一千个放心,昨天夜里的事我绝不会让外人知道,权当没有这回事。”卜天柱千恩万谢,不但免了4人的房钱和饭钱,还从屋内拿出五十两银子说:“这是我送给您的一点盘缠,祝你们金榜题名。”
李尧民推辞了几句,卜天柱执意要送,李尧民也就收下了。
有了这五十两银子,李尧民4人才顺利到达京城,参加科考。
原来,李尧民探听到卜天柱父女心黑手狠之后,决心惩罚他们一下。于是,傍晚趁人吃晚饭之际,偷偷将卜天柱的一双鞋放在了卜姑娘床下,等夜深人静时将院中的一把扫帚放在了卜天柱门外。半夜时分李尧民拨开卜姑娘的房门,悄悄用胳膊磨蹭卜姑娘的脸。卜姑娘挠了一把,其实挠破了的是李尧民的胳膊。卜姑娘大声喊叫,李尧民逃出房外。卜天柱打开屋门,扫帚顺势倒向屋里,将卜天柱的脸划破。
李尧民以公正廉明著称,晚年告老还乡,死后被追赠工部侍郎、正议大夫。 魏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