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水之地来立村
水是生命之源。鲁西南大平原上,只要水源茂盛的地方,就会有村落。无论是古代先民聚落,还是后来迁民立村,都是就水而居。于是,就出现了许多诸如洼、坑、滩、湾、潭、河、海等与水相关的村名。
大井。位于大田集镇西南14里,现村内有大井一眼,井口直径约两米半。据传,该井是后汉大将史弘肇在此屯军所遗留,古代井口比如今要大许多。民间故事传说此井通东海,某朝代一骡马轿车行至此处不慎连车带马掉进井里,后从东海出现。现此井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二泉庄。位于大田集镇东约8里,清代立村,原名田岗子,村里有兄弟两人为改变缺水状况,四处找水不得。村里有一老人,兄弟俩待之如父母,后老人凭多年观察,交代两兄弟在村东、村西指定地点打井,果然打出两眼甜水井。自此,该村更名为二泉庄。
洼里孙庄。位于天宫庙镇东北约14里,明末立村。因村子低洼,每逢大雨,四处积水,人车不通,故名洼里孙庄。
傅潭。位于汶上集镇北约6里,明初立村,原名傅家潭。因立村时周边有水潭,故名。该村所处位置为上古九泽之一的荷泽(古荷泽为“荷”字)的边缘,至清代中期,该地地势仍然低洼。据《城武县志》记载:“圜转数里,地形甚洼,三秋淫潦,汇为潴泽。”相邻的定陶巨野在清代疏通河道时,不由故道,竟然准备把水疏通到这里,此地百姓叫苦连天,引发纠纷。知县赵嗣晋专门到这里勘察地形,向上级申诉,以“一潭不能容三县之水”为辞,力请苦恳,才解决了此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经治理已消除水害。
湾里。位于县城区东南部,明初立村,村东有大路,村处于路弯里,也有说村前旧有水湾,后演变为湾里。
秦滩集。位于大田集镇西南约14里,据传为秦代建村,因洪水泛滥,村子建在河滩之上,故名。也有说秦氏傍土坛而居,为“秦坛集”谐音。
李坑。位于县城东部,明初立村,村南有乐成河,地势低洼,故名。乐成河南岸有民国时期所栽植中山林三十亩,现辟为中山公园,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谢雁口。位于南鲁集镇东北约10里,据传建村年代可追溯到唐代。谢氏因傍河而居,有河堤堰口,故名谢堰口,后谐音为谢雁口。
记河寺。位于汶上集镇西北12里,该村明代中期立村,村旧有寺名记河寺,因寺名村,故名。村内记河寺遗址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该遗址为上古文化遗存,据考证,该地与上古伏羲氏有关,据文献记载:“华胥于雷泽履大人迹,而生伏羲于成纪。”成地为成阳,今牡丹区胡集镇成阳古城一带,纪地疑为记河寺一带,记与纪为通假字。此地古代河汊纵横,是华胥氏族的活动地,又名古陶金龙口记河寺。这样理解,伏羲应生于成阳与记河寺的中间地带。
刘西湖。位于南鲁集镇西北7里,清初立村。该村因谐音而得名,该村卢氏先祖因无后在妹妹家居住,后因家庭问题回家跟随侄子生活,侄子非常孝顺,于是,他把积攒的一锡壶银子给了侄子,侄子建房立村,取名“留锡壶”,后谐音变为刘西湖。虽然该村不是因湖得名,但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美德所产生的格局应比湖还要宽广。
郝海。位于大田集镇西南约10里,明初立村,当时村边有大水坑,故名。1944年5月,冀鲁豫军区九团及我地方干部在此与日伪军发生战斗,著名的郝海突围战就发生于此。
方位规模定村名
鲁西南的村名因为姓氏的原因,重名的比较多,而且存在一个村落的同姓族人另立新村的情况,由此,在命名村名时就必须考虑重名所带来的不便,而最简便的方式就是以地理方位来命名,东、西、南、北、前、后,甚至大、中、小都能用来命名。
前张口、后张口。前张口位于苟村集镇西南6里,建村年代可追溯到东汉。据该村《张氏族谱》记载,张氏先祖是东汉有名的隐士庞德公,他是《三国演义》中著名的“凤雏”庞统的叔叔。诸葛亮的名号“卧龙”、庞统的名号“凤雏”、司马徽的名号“水镜先生”,都是庞德公所评价的。荆州刺史刘表曾多次请他出山辅佐自己,但被拒绝。历史记载,庞德公最后携家人隐居湖北的鹿门山,但实际却是为了保全一家人,从鹿门山来到了成武县东十五里的今前张口安家落户。为了在乱世防止有人找寻他出山当谋士,他更改庞姓为张姓,隐居下来,县内有“张庞一家”的典故。该村初名张家庄,宋代村后挖河,有一渡口,更名为张口。后因人口繁多,大约在元代,张氏一支分家在村北另建新村,两村前后相邻,老村称前张口,新村称后张口。这样算来,前张口村建村已有千年以上的历史。至于庞德公为什么要千里迢迢来到成武隐居,据推测,可能有两方面的原因。一个是刘表的原因。刘表曾被封为成武侯,成武是其封地,且其家乡是成武县与金乡县交界地区,刘表当时在成武一带应该还有大量的产业,虽然他已到荆州当刺史,但东汉末年,名义上还是一个统一的国家,刘表要在自己的封地安置庞德公一家还是有足够的能力的。刘表与庞德公交情深厚,虽然几次邀请他出山,但都被婉拒,但这不妨碍他们的友谊,所以说,刘表安置庞德公一家还是有足够说服力的。二是成武当时学风浓厚。著名的经学家孙期是成武人,成武也是东汉隐士严子陵隐居的地方,而且汉代大儒董仲舒也曾到此地游学,可见当时是一个非常适合学习和居住的地方,再加上是刘表的封地,这大约就是庞德公选择这里的缘故。
除按地理和平面方位命名村名外,有的村名还以大小来定村名。
大屯、中屯、小屯。位于大田集镇东北6里,建村时间可追溯至唐代,始名茨满村。明初有燕王朱棣随军将士于此落户,改村名为大屯,后分中屯、小屯。从村名可以看出,屯军的军事色彩浓厚,且人口和耕地规模也按照大、中、小排列。
张长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