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三
2024年01月17日
第A4版:人文菏泽

●菏泽地名前世今生●

林集

林集村位于郓城县南部,距原县城17.5千米,属郭屯镇管辖,距镇政府驻地约5千米。

元朝末年,天下大乱,端木氏六十一代世祖端木成,由河南省浚县携家眷迁居郓城县汉石桥村居住。

明洪武元年(1368年),六十三代世祖端木泰为镇殿将军,与同朝为官的翰林院侍讲学士方孝儒结拜为世交。方孝儒以抗节获罪被抄杀,被灭十族。按当时的规定,端木泰家族也在十族之内,也要全部被斩杀。端木泰立即抛弃官职逃回家中,与其他四兄弟商议,决定隐姓埋名,分别逃向不同的地方。从此,端木泰兄弟五人,各自背井离乡,逃亡各地。

明朝永乐二年(1404年),六十三代世祖端木荣为避难自汉石桥西迁10余里在这里建村。想自己的姓是“端木”二字,双木成林,就以林字为自己的姓氏,同时以林姓取村名为“林家集”,以后简化为“林集”。

清康熙年间,康熙南巡,路过孔林,见到端木氏宗谱,想到端木子贡的功德,敕封端木氏世代沿袭翰林院学士,自此端木姓氏才得以恢复,但林集村名没有改变。

林集的端木姓氏是端木子贡的后人。

端木子贡(公元前520~?),姓端木,名赐,字子贡,春秋末卫国(今河南浚县)人,孔子的著名弟子,“孔门十哲”之一,是孔子最器重的弟子,孔子曾把他比喻为瑚琏。瑚琏,是宗庙的贵重礼器。

子贡在成为孔子弟子以前曾经经商,是春秋时期齐国和鲁国风云一时的大商人,富至千金。他思路敏捷,理解力强,《论语》中记述孔子与弟子答问,以他为最多。孔子曾多次称赞他,说他能够做到“告诸往而知来者”。

孔子去世,子贡守墓长达六年之久。后世认为,孔子的名声之所以能传扬天下,得力于子贡的宣扬。

子贡晚年居住齐国,直至终老。唐玄宗时,被追封为“黎侯”。北宋时,宋真宗又追封为“黎阳公”,后改称“黎公”。

乾隆年间,林集族人于村前修建“子贡祠”一座。光绪年间,洪水泛滥,庙宇被冲毁。光绪三年,进行了重修。1987年,又重新进行修缮。“子贡祠”具有七檩厅房的古代特色,祠堂上有五脊六兽,两山有稳,中有宝顶,四角脊有鱼猴马等五跑,前面筒子合瓦。子贡塑像,慈祥端庄形象逼真。像前玻璃箱内,存放一段古楷,这段古楷就是子贡回卫国时从孔子坟前移走楷树的其中一段。古楷外形如蜂窝,内里鲜艳,形同原木。子贡祠前,有“黎阳公”祠碑碣,祠院内松柏花草,错落有致,布置得体,典雅壮观。

据河南省浚县端木子贡研究会调查,除山东省曲阜市外,只有郓城县林集村有完整的端木氏老宗谱和有关资料,并建有子贡祠。其宗谱关于端木子贡的详细记述,对端木子贡及其端木家族有很大研究价值。

现在的林集继承了祖辈的遗风,忠厚传家,诗书为伴,是远近闻名的文明富裕村。

魏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