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县曾是湖西区的中心区和抗日根据地,无数革命先烈、英勇战士、仁人志士在这片炽热的红色土地上,留下了许多感天动地的英雄故事。
1938年,历经爬雪山、过草地,走过二万五千里长征的16位红军干部、战士王文生、王占江、卢振林、朱树、张树英、张登科、陈伯留、邵文祥、解作荣、程守吉、高锦文、赵文胜、张义元、宋金彪、刘玉连、刘云章跟随改编后的一一五师从延安出发,挺进鲁西南,参加湖西抗战,屡立功勋,因为伤病不得不留在了单县,分别被安置到今日单县的朱集镇、蔡堂镇、时楼镇、龙王庙镇、终兴镇、高老家乡、高韦庄镇的老百姓家秘密养伤治病。
原籍福建省龙岩市武平县东留乡永福村的赵文胜,在今日安徽省砀山县境内的罗寨战斗中英勇负伤,与高锦文、王文生一起被党组织安置在终兴镇的霍院村,赵文胜成为农会会长霍长星家的一员。
霍院村被湖西区委、专署称为“小铁桶”。全村都是霍姓贫农,团结和睦,思想基础好,革命积极性高。村庄四周用高粱秆子围起来,还用太平车封堵路口,显得格外严实,加上全村老幼习练霍家拳术,一些地方黑恶势力惧怕,不敢轻易进村滋事。
霍院村被喻为“小铁桶”,意为形态严密无漏洞,牢不可破。我党干部战士置身于此,相对安全可靠。
霍氏族人在自家祖坟后面挖掘了一个地窖,南边有大池塘,东边有小树林,西边有习武场,上面覆盖的高粱秆子纵横交错、高低不平,无路可寻,令人疑为暗藏玄机,险象环生,惧不敢进入。一旦出现敌情,赵文胜、高锦文、王文生即被“家人”转移此处遁形,始终安然无事。
趁着夜深人静,霍长星有意绕过大池塘、小树林、习武场,随后躲在坟墓一旁,确认无人跟踪后,再艰难地蹚过高粱秆子,只需拉开几捆秆子,对上暗号,打开地窖口,即把饭、水等放进去,再通报外部情况,随后绕行离开。
赵文胜的女儿赵翠芳回忆道:“我常听父亲说,当时的情况很危险,一旦被敌人发现,一刀刺过来就没命了。乡亲们给他们送饭也是冒着很大的危险,要是敌人发觉到了也会跟着丢掉性命。”
有一段日子,赵文胜、高锦文、王文生白天藏身地窖内,夜里转移到霍家祠堂开展革命活动。待到伤势病情好转,高锦文、王文生离开霍院村到张寨村开展工作,赵文胜则留在原地继续工作。
霍长星的院子里有一个大石碾子,赵文胜组织党员开会时,大家围坐碾盘一圈儿,研究、部署对敌斗争。在最为艰苦的环境下,赵文胜组织全村党员干部群众给部队筹米筹面,冒着危险送到曹马、鱼台根据地;赵文胜积极发展党员,组织群众开展大生产运动,救济贫困群众,支持前线作战。
1946年,赵文胜到湖西区单县卫生所担任所长。解放后,组织分给赵文胜两间土瓦房,至此他从霍院村搬到了龙王庙镇贾新庄村,之后在龙王庙镇卫生院工作,退职后自主行医,一方面为乡亲们治病,一方面解决举家温饱,不给党组织添麻烦。
“霍院村是我的再生地,也是我的第二家乡。霍院村的乡亲们是我的再生父母和同胞兄弟,霍长星大哥给了我一个幸福美满的家,让我终生难忘。我要把这种军民鱼水深情传承下去,让子子孙孙永远不能忘怀!”赵文胜弥留之际由衷而言。 文/图 刘厚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