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起(前440一前381),卫国左氏(今山东定陶)人 。吴起是战国初期与孙膑齐名的军事家、政治家、改革家,师承儒家代表曾子、子夏,同时又是兵家与法家的代表人物之一。
吴起一生为名利所扰,可以说是一个有着颇多争议的历史人物。据记载,吴起一生组织的大型战役有七十二次,小型战役无数,竟无败绩。而且,分别在魏国和楚国都主持过改革活动,其政治才干也颇引人瞩目。烽烟四起的春秋战国时代,产生的《孙子兵法》《孙膑兵法》已然名扬海外。但是,也许很多人还不知道,在同时代的中原大地上,曾经有这样一位不败的将军和一部足以与前两书比肩的兵书,那就是吴起与《吴子兵法》。
吴起的第一个人生高峰,恰恰是在三晋之地魏国开始的。战国之初的魏文侯在经历了李悝的改革之后,国富兵强,大有傲视群雄的姿态。李悝看上了吴起的用兵才能,将他推荐给魏文侯,成为魏国的上将军。吴起任职伊始,便拔秦“五城”。公元前389年,秦惠公出兵五十万攻打魏国的阴晋。吴起亲自率领其中没有立过军功的五万人,外加战车五百辆、骑兵三千,大败秦军。吴起一战成名。最终,在翟璜的推荐下,成为魏国西线军事的总指挥——西河守。这是吴起获得的第一个重要的政治军事职位。
魏文侯去世后,吴起继续辅佐魏武侯。此时的吴起不仅军事才能得到发挥,而且还进一步拜正在西河设教的子夏为师。于是,便有了吴起与魏武侯著名的“西河晤对”。
魏武侯执政的第二年,到西河进行了一次军事检阅。当时魏武侯看到山河险峻,感叹道:“河山这样的险峻,边防难道不是很坚固吗?”大臣王错在旁边附和道:“这就是魏国强大的原因。”此时,吴起却有不同意见说:“刚才君侯的话,无异于是亡国的论调,你竟又来附和,这就更加危险了。”刚执政不久的魏武侯听后十分不悦,于是质问道:“你这话是何道理?”吴起从容地说道:“河山的险固是不能完全依靠的,霸业也从来不因为山河的险固而产生。过去三苗居住的地方,左有彭蠡湖,右有洞庭湖,岐山居北面,衡山处南面。虽然有这些天险倚仗,可是政事治理不好,结果大禹流放了他们。夏桀的国家,左面是天门山的北麓,右边是天溪山的南边,庐山和峄山在二山北部,伊水、洛水流经它的南面。有这样的天险,但是不实行仁政,结果被商汤击败了。殷纣王的国家,左边有孟门山,右边有漳水和滏水,面对黄河,背靠山。虽有这样的天险,然而不实行德政,遭到周武王的讨伐。再说您曾经亲自率领我们占领、攻陷了多少城邑,那些城的城墙不是不高,敌兵不是不多,然而能够攻破它们,那还不是因为他们政治腐败,不修道德的缘故吗?由此看来,依靠河山险固,怎么能够成就霸业呢?”一番话说得魏武侯心悦诚服,连忙赞叹道:“我今天才听到圣人的言论啊,河西政事都委托给你了。”
去魏仕楚,可以说是吴起的另一次人生高潮。因为当时的楚悼王将“令尹”(相当于国相)的地位给了吴起。或许是因为一次次被谗臣陷害,使得吴起再也不相信能够通过人格魅力与道德修养来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于是,他转向了战争与变法。吴起变法最直接的指向就是贵族和权臣的利益,要求最大限度地限制这些人的物质享受,将主要的财力用于扩充军事力量。进而,就是整顿吏治,肃清官场中以私废公、残害忠良的风气;明确法令,让那些阴暗的政治阴谋无所遁形。在他推导的一系列变法和战争中,楚国迅速强大起来,成为当时诸侯畏惧的对象。
然而,对于原有贵族的冲击与剥夺,也让吴起给自己树立了足够多的仇敌。楚悼王一死,便是一场浩大的宫廷政变。虽然吴起此时已经难逃厄运,但已然深谙法家权谋的他,也有了让人可怖的心机。他在全无胜算的情况下,故意逃至楚悼王的尸体旁,大喊“群臣叛乱,谋害我王”。贵族们在射杀吴起的同时也射中了楚悼王的尸体。肃王继位后,命令尹把射杀吴起同时射中楚悼王尸体的人全部处死,受牵连被灭族的有七十多家。这些贵族最终没有逃过吴起的算计,成为陪葬。一代战神也就此陨落。
吴起的一生似乎充满着矛盾与悖谬,其结局也让人感慨而唏嘘。也许这就是战国,在那个充满杀伐与阴谋的时代,有所作为的人总是无法置身事外。 王义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