迁出“水窝子” 安居又脱贫 ——中国菏泽网
菏泽网首页 | 今日齐鲁 | 国内 | 国际 | 社会 | 财经 | 房产 | 汽车 | 娱乐 | 健康 | 专题 | 图片 | 论坛 | 县区 | 菏泽日报 | 牡丹晚报

迁出“水窝子” 安居又脱贫

2019-05-20 09:42:04 来源:

  ——我市大力推进黄河滩区脱贫迁建工程侧记

  五月,正是施工的好时节。在东明县长兴集乡八号试点村台,几台强夯工程车伫立在村台和蓝天之间,十几吨重的铁锤撞击着地面,声声巨响撼动了脚下的土地,也夯实筑牢了滩区群众的“安居梦”。

  聚焦重点难点 完善顶层设计

  东明,是黄河入鲁第一县。据统计,1950年以来,东明县发生水患灾害20余次,上世纪70年代几乎年年遭灾。

  东明县长兴集乡姚庄村87岁的李青阁虽然腿脚不太利落,可最近总喜欢到姚庄附近的工地溜达。“搬进新村就能过上好日子,我们都盼着呢!”这些住在黄河滩区的村民,对这片慢慢成型的村台格外期待。

  八号试点村台涉及东黑岗、北许庄、姚庄、崔庄4个自然村,共1302户,4602人。村台于2018年1月底完成吹沙任务,6月底整个村台包边盖顶,植树种草任务全部完成,目前正处于沉降阶段。

  为了圆滩区百姓 “安居梦”,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绝不能让滩区群众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掉队。

  2017年,《山东省黄河滩区居民迁建规划》经国务院同意,由国家发改委正式印发。根据规划,我市黄河滩区脱贫迁建涉及东明县、鄄城县、牡丹区3个县(区),8个乡镇、182个自然村,40925户、146925人 (其中贫困户7830户、25667人),规划淤筑建设28个村台、外迁社区6个。

  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人民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不管任务多么艰巨,还有多少硬骨头要啃,这个承诺都要兑现。

  村台一天天“长大”,梦想即将实现。截至目前,6个外迁社区5个已经达到入住条件,2个试点村台地基达标后即可启动建设,一期10个村台正在进行沉降,二期10个村台已完成吹填淤筑工程量的90%。完成高标准撤退道路建设91.8公里,总长15.21公里的跨黄河10千伏润农线建成。

  搬出“水窝子”住进新房子

  长兴集乡找营村是典型的黄河滩区村,“三年攒钱、三年垫台、三年建房、三年还账”曾经是滩区百姓的魔咒。

  “我嫁到这里几十年了,一直到现在,房子被淹过好几次,最大的一次洪水就是1983年的那次,日子是真苦。”找营村村民马秋玲告诉记者,她今年73岁,因为左腿不方便,在屋子高出地面2米的土堆上爬上爬下非常不方便。

  “上一次水就垫高一次,现在已经把窗户上面的亮窗给卸了,屋门变得很低,窗户也闷上了,屋子越来越矮。没想到,我们终于盼到国家的好政策。搬到新村后,我们就要过上好日子了。”说起村台,马秋玲打开了话匣子,神采飞扬。

  马秋玲是村里的贫困户。2016年,儿子儿媳在外打工,两个孙子也都上了小学,她和老伴两人也顺利实现了脱贫。搬进新村,成了马秋玲当前最大的愿望。

  “以后的新村,门楼院墙都盖好了,燃气暖气都通到屋里。新村的公共设备好,学校、医院啥都有。像这样的6口之家,差不多可以分到200多平方米的三层小楼,里面的设计也非常好 。”东明县扶贫办负责人介绍说。

  聚焦重点难点,举全市之力,攻坚拔寨,誓要啃下“硬骨头”。一项项政策在滩区聚集,一项项举措在滩区落实,滩区居民的安居梦正在逐步实现。

  搬出“幸福感”实现“致富梦”

  郭集小学地处鄄城县左营乡黄河滩区,附近8个滩区村的孩子都在这里上学,搬进宽敞明亮的教室,是师生们多年的夙愿。

  这个学期,孩子们终于搬进了宽敞明亮的教学楼,新学校处处体现着崭新的风貌。

  “我教了38年的书,一直在这黄河滩区,光建校舍建了四五次,都是因为洪水。房子是一年比一年高,家里是一年比一年穷。”说起过去,郭集小学教师吕建军满脸凝重的表情。

  过去,频频发生的洪灾让滩区群众苦不堪言。

  2016年底,省委省政府作出决策,对鄄城县黄河滩区群众实施易地搬迁。

  “易地扶贫搬迁是解决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问题,可以从根本上斩断滩区的穷根。”左营乡党委书记张敬美告诉记者,“左营乡这次易地搬迁,共涉及滩区内8个村2700户,超过9000人,如果拿出一块地把老百姓安置下来,确实难度太大,总的原则就是向乡镇驻地聚集,再一个就是就近,所以选了三块安置地。”

  经过一年施工,左营乡安置社区建成。新社区不仅幼儿园、卫生院、文化室等配套设施一应俱全,还给贫困户每户2万多元的新房补贴。新房有了,还要考虑生计问题。这两年在上级帮扶下,在安置社区里建起扶贫车间,并引导群众流转滩区土地,建设田园综合体。

  据了解,目前,易地扶贫搬迁涉及区域已全部完成入住,惠及贫困人口1287户、3871人,极大改善了贫困群众生产生活环境。此外,结合黄河文化和乡村旅游业发展,充分考虑群众基本生活需求,统筹做好社区工程外观和平面概念设计与实施方案编制,坚持“边迁建、边脱贫”,引导滩区群众发展特色养殖、乡村旅游、农产品加工等富民产业,确保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

  记者 张 品

  凡未与本网签订书面协议的网站,不得转载本网及菏泽日报、牡丹晚报所属各媒体电子及平面的稿件与图片,特此郑重声明。部分网站的侵权行为,如擅自转载、更改消息来源以及抄袭等,本网将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追究其相关责任。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版权声明 | 网上订报 | 网上投稿 | 不良信息举报 | 招聘版主
中共菏泽市委外宣办 菏泽市政府新闻办主管 菏泽日报社主办 SEO技术服务QQ:451652942
Copyright© 2004-2015 heze.cn All rights reserved.中国菏泽网 版权所有